
联系电话:0451-510356380451-58894187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茂大道66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 COPYRIGHT MADIEER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16000000号
技术支持:国裕零雲提供计算支持
本项目包括秸秆原料高效皮瓤分离技术、玉米秸秆纤维绿色分离技术、高挺度秸秆纤维高松厚度成型技术等三部分核心技术。 目前重载缓冲包装材料主要使用聚苯乙烯泡沫(EPS)材料,虽可基本满足重载缓冲包装要求,但其不可降解特性,在环境意识越来越突出的今天,适用范围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因此,一种绿色可降解重载缓冲包装材料就成为社会的必然要求。本项目以廉价的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湿法除髓技术完成纤维组分与非纤维组分的高效分离;对原料中约55%纤维组分采用绿色纤维分离技术分离成高挺度模塑纤维材料,再借助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出具有5cm3/g以上高松厚度特点的重载缓冲包装材料;备料产生的约45%非纤维组分和纤维分离产生的高浓浸渍液,通过微生物技术转化成有机质还田,实现全程清洁生产。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第一阶段:50万元,结合合作进程及目标产品,落实核心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优化工艺系统运行参数。第二阶段: 50万元。针对项目环境要求,整合全系统主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路线,优化环境运行参数。
技术带头人岳金权副教授,主要从事清洁制浆、植物纤维高效分离重组、植物纤维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参与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生物质材料领域横向课题若干。研发团队王永贵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质材料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谭海彦工程师,主要从事人造板制造工艺、木质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等研究。
项目以可降解秸秆纤维重组产品代替EPS,解决重载缓冲包装材料不可降解问题;实现秸秆工业原料化,缓解“焚烧秸秆”这一社会问题;技术上实现功能性模塑纤维材料的绿色制备。玉米秸秆湿法除髓技术、秸秆纤维绿色分离技术、高松厚模塑包装材料成型技术、全系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均已完成中试,具备较好的成果转移转化基础。
我国确立了“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物质作为碳中性资源加工利用前景广阔。我国木材资源量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秸秆原料化进程。玉米秸秆纤维绿色重载缓冲包装材料,以其高松厚度、高强度、低导热系数,尤其是全材料可降解等特点,除在包装领域具有广阔市场外,有望在保温材料、建筑材料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以年产1万吨玉米秸秆纤维绿色重载缓冲包装材料为例:玉米秸秆原料消耗量:2万吨/年;包装材料产量:1万吨/年;有机质产量:1万吨/年;主产品销售额:5000万元/年;年利润:1000万元/年;建设资金:2500万元;建设周期:12个月;盈亏平衡产量:0.35万吨/年,项目可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良好的可复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