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451-510356380451-58894187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茂大道66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 COPYRIGHT MADIEER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16000000号
技术支持:国裕零雲提供计算支持
哈尔滨市百可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以生物制剂和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植物新品种等为核心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和办公地址设立在黑龙江省宾县,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公司主要成员由东北农业大学园艺生物技术课题组成员及外聘财务销售人员构成,公司法人代表占有70%股份,其他人员占30%股份。 未来几年,公司主要的产品是以淡色生赤壳菌、枯草芽胞杆菌、贝莱斯芽胞杆菌等为主要菌种并配以相关微生物制剂,生产兼有生物肥料和农药功能的微生物制剂,该制剂促生长和防病效果均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本团队已经拥有一支多专业领域技术人才的研究队伍,在生物肥料、农药制剂的菌种分离、发酵和制剂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并且还不断开发新菌种,以保证系列产品的产业化和后续优势。 公司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力争年产值达到500万元,纯利润达到100万元;未来5年发展定位是建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将产品用于优质农产品生产上,同时保持我们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以研发和销售该项目产品及类似产品为方向,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上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同类产品上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借用本公司的技术优势,积极发展新产品,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同时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保驾护航,为市场上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具体产品上,建立作物或蔬菜全程清洁生产的生物技术和产品保障。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在1到2年内建立粉红粘帚菌微生物制剂的发酵技术和购买能用于发酵的设备,完善生产工艺和产品剂型(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中试阶段,在1到2年内进行产品的中型发酵生产,熟化发酵技术和体系(大部分已经完成);第三阶段,生产阶段,通过前期的技术储备,进行该产品大规模生产和产品的推广,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第四阶段,研发后续提档升级产品,用于产品的更新换代。 融资2000万。
1、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迎春 王迎春毕业于哈尔滨电视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在省财政科研所、石家庄以岭药业、四川科伦等多个部门先后担任会计、销售经理等工作,主要负责执行公司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相关报销单据的审核、会计凭证的录入,会计报表制作等。能够带领出纳及时与销售部门核对应收应付款,确保公司具有稳定现金流,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 2、销售总监:康立功, 2006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任职于东北农业大学番茄课题组,从事番茄新品种的繁育与推广工作,参与育成番茄新品种12个,推广到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及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编写著作2部。 3、技术总监:王傲雪,教授、博导 王傲雪教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在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及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学习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视野,曾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16项国家、省、市级课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技奖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6项奖励,发表了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1篇文章在《Nature Genetics》(IF:29.694)上以封面文章发表。出版著作6部,参与育成品种13个,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报发明专利3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4、产品总监:陈秀玲, 理学博士,2008获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加拿大农业部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资助,赴加拿大农业部食品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2年的合作研究,从事生物防治机理的研究。2010年归国后留校任教,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海外学人项目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8个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东农系列7个番茄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5、质量总监:张贺, 2008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后留东北农业大学番茄研究所工作,现任东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现兼任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番茄分会会员等职。先后参加国家”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市各类课题12项。主持全国茄果类区域试验黑龙江省番茄试点。先后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编写著作2部。
本项目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红粘帚菌和发酵技术进行发酵以及产业化研究,该菌种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和防治病害的作用,目前已经证实对蔬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 番茄绵疫病,番茄黄萎病,番茄枯萎病, 杨树烂皮病, 杨树枯萎病, 黑穗醋栗叶斑病等多种病害具有防治作用。该菌种安全有效,对环境和人体均无害,而且该菌种菌剂是一种利用孢子与培养基及填充剂混合制成的粉剂,该粉剂性质稳定,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保存,具有化学农药和肥料无法比拟的优点。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在于粉红粘帚菌的获得以及发酵技术和使用配方。技术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利用以菌治菌和促生长的生物方法防治病害和提高作物生长势,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二是研发的菌种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该菌种在国内尚未见到其他公司产业化报道,世界上也是我们首先申请了专利,是农业农村部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粉红粘帚菌生物肥料制剂,具有很好的创新性。三是本项目所采用技术主要是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液体和固体发酵技术,培养基配方和制剂配方本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讨,均为本实验室独创。 本项目围绕具有生物防治作物特别是番茄等蔬菜作物病害的粉红粘帚菌展开的,项目将以具有生物农药并兼有促生长作用的粉红粘帚菌制剂的研发及推广为研究内容,用于农作物特别是蔬菜作物的病害防治并促其生长,其主要特色和技术创新之处在于: 1、菌种创新,更具特色。本项目所使用的菌种为本课题组分离出来的菌种,并且经该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8S、5.8S rDNA以及ITS序列测定为一株新的粉红粘帚菌菌种,并且该真菌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作用,可以很好地防治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绵疫病、番茄黄萎病、番茄枯萎病、杨树烂皮病、杨树枯萎病和黑穗醋栗叶斑病,本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已经申请专利,该菌种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见到其他公司的产业化产品,本菌种具有很好的创新性。 2、应用创新。针对性强,防治面广,本研究所使用的粉红粘帚菌对很多病害都有防治作用,特别是针对目前通过育种途径很难攻破的病害如番茄灰霉病,具有很好防治作用,防治效果可达到65.99%,显著高于化学试剂灰霉答复的防治效果(59.86%)。3、兼有生物肥料作用,一菌多效。经我们的试验证明,用该真菌进行灌根、拌土可以较好地防治苗期病害外,同时可以促进番茄出苗整齐、苗壮,因此,该真菌还具有促生长作用,一旦应用,由于其的多种功能,可以大大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并可以达到安全、有效生产。 4、技术创新。本项目中的固体发酵技术是本团队独有的创新技术,是针对该真菌特有的发酵技术,技术具有独特性。该发酵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多为秸秆、麦麸、麦粒等造价低的材料,即生产本真菌制剂,同时又可以消耗农村废料,达到农业循环经济的标准。 5、理论与应用结合创新。本项目不仅研制具有生防作用兼有促生长作用的生防制剂,而且通过目前先进的蛋白组学、转录组测序、信号传导通路等研究方法对其机制进行探讨,较好地实现基础理论、基础应用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为进一步通过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方法改造该真菌,和进一步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目前,国内还没有见到粉红粘帚菌的生物农药或肥料,拟开发的产品具有以下优势: 1. 性能优势 相对于其他生物农药如芽胞杆菌等,该真菌更为安全,因为芽孢杆菌为腐生性细菌,一旦作物有伤口就会对作物造成危害,而该真菌即使农作物有伤害也不会对作物造成伤害,我们已在番茄上人工制造伤口得到了证实。 该真菌制剂对灰霉病防治效果好于目前用于灰霉病防治的真菌制剂如木霉、芽胞杆菌等,该真菌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8%以上,其他生物农药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下,所以该真菌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在该真菌制剂孢子数达到106以上就有效果,而木霉和芽孢杆菌等制剂均需要达到109以上才有效果。所以该真菌在同等数量下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2. 价格优势 该真菌生产采用固体发酵方式进行生产,主要原料都是麦粒和农产品的副产品如麦麸、秸秆等,和目前生物农药如芽孢杆菌、木霉等用液体发酵进行生产的产品比,成本造价更加低廉,而且可以使用农产品副产品作为原料,体现了农业循环经济。本项目拟开发的产品,而且使用麦麸、秸秆等农产品副产物等原料,价格低廉,产品性能稳定。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肥料均价在3万元/吨,本项目开发的产品,成本价格只有1万元/吨,销售价格可定为2万元/吨,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3. 功能优势 该真菌制剂相对于一般的生物农药如芽孢杆菌和生物肥料如拟青霉等,该真菌制剂具有一菌多效的功能,不仅对众多病害具有防治效果,目前经我们试验测试,已经证实对番茄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绵疫病、番茄黄萎病、番茄枯萎病、杨树烂皮病、杨树枯萎病、黑穗醋栗叶斑病等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效,同时对作物具有促生长的作用,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功能被开发出来,从而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促进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农业的循环发展。 该项目主要以粉红粘帚菌为菌种生产兼有生物肥料和农药功能的微生物制剂,该菌种促生长和防病效果均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目前,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但是没有化肥、农药等的保障,作物生产很难保障。生物农药和肥料具有安全、无副作用、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并将会逐步取代化学农药和肥料,成为农业生产资料的主流产品。但我国生物农药和肥料研发及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本团队已经拥有一支多专业领域技术人才的研究队伍,在生物肥料、农药制剂的菌种分离、发酵和制剂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并且还不断开发新菌种,以保证系列产品的产业化和后续优势。目前已投入研发费用100余万元,今后将逐步加大投入,并不断更新产品,换代升级,保证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的优势和竞争力。
产品的产销率反映了销售对生产的实现程度,即生产与销售衔接状况,这一比率越高,说明生产符合现实需要的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纵观2015-2019年我国农药行业的产销率的情况,2016年我国施行更高规格的环保核查、安检行政管理,对行业产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2016-2017年期间对农药行业产销率影响较大。企业对政策脱敏后,2018-2019年农药行业产销趋向稳定。随着整体企业的对环保核查、安检规范等政策,认知度的统一和稳定性加强,未来产业产销稳定将成为常态。2019年我国农药销量达到204万吨,产销率达到99.1%。而据“第十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数据表明,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价值将达到95亿美金。2022年全球农用微生物制剂销售额将从2017年的30.9亿美元增至60.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21%。微生物制剂对全球农业和环境的贡献是此类产品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微生物制剂的市场持续增长并且潜力巨大。以美国、德国、日本为首的技术发达国家,众多在生物农药领域的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的跨国农药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用于生物农药的研发,说明跨国农药公司对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但我国的生物农药占比还是非常小。按照2020年3月19日,农村农业部制定《我国生物农药登记有效成分清单(2020版)》(征求意见稿)查询,截至2020年5月份,我国现有登记的生物农药产品共计1220个,而我国有效期内登记在案的农药产品共41614种,生物农药登记产品仅占总农药产品的2.9%。我国农药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的替代之路道阻且长,但发展潜力巨大。 产品销售策略: 1、通过改进广告、宣传、短期削价、推销等措施,借助多渠道将同一产品送达同一市场。 2.建立销售推广网络,通过在新地区或国外增设代理商,加强与农业推广部门、农民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将现有产品推广到市场。 3.不断开发新产品,通过增加产品品种、规格、型号等,向现有市场提供新的升级替代产品,同时改进现有产品的质量和优势。 4.建立该产品应用的示范基地和清洁生产模式,利用示范效应推广和销售该产品。 在竞争风险方面,生物农药企业虽然少,但是经济实力强,通过购买专利、引进人才等,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具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同时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其竞争同类产品或是同个产品很难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化学农药由于见效快,也对本产品的应用带来一定的竞争威胁。 在应对措施方面,利用SWOT策略分析,一是要宣传本产品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让政府、企业、农民认识本产品的优势和特色;二是要加强品牌建设,利用专业化的宣传与政府、行业、市场和公众沟通,建立企业的社会正面形象,宣传本项目的研究优势、后续实力;三是要重视市场情报分析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洞察客户需求,了解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竞争对手并制定有效市场策略。 3.4市场机会与威胁 (目标公司的市场机会和威胁,并结合企业自身陈述能够抓住机会的原因) 本产品为生物农药制品,同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但其成本不高,药效和一般化学农药相似,因此潜在的目标客户、市场和地位如下,由于本产品的独特性,将会占据市场份额1%左右。 1、从事种植业的农民,目前我国大多是分散种植户,在推广上有一定的难度,但确是该产品的最大客户,尤其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种植户,大多数种植户形成了稳定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目前我国具有18亿亩耕地,3亿亩蔬菜种植基地,市场需求量很大。由于本产品的成本、效果、长效性、推广体系等优势,可以很快进入该市场。 2、民间有机食品种植园: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严重,人人谈农药色变,百姓对安全、没有农药残留的食品需求非常旺盛。民间各类无农药养殖、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客观上为生物农药打开了市场空间。 3、政府及企业如农场主导的各类生物农药实验基地、安全蔬菜、水果种植基地等,它们普遍都对生物农药有较大需求,而且相对市场稳定,可以在这些基地建立全程的清洁生产模式。 4、以林业部门为代表的行业客户也是重要市场。例如国家队林业部门强制要求采用生物防治,生物农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3.5主要竞争对手 (说前五名主要竞争对手的名称、地域、产品和服务介绍、规模、业务模式、主要市场和客户、优势和问题(可列表)) 1、和化学农药相比,本产品属于生物农药,具有高效、无残留、无抗药性等优点,在林业、绿色无公害农业及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林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具有绝对优势。 2、本产品作用面广、作用时间长,具有一菌多效、长效、安全等作用,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本产品已经申请专利,目前在国内没有见到产业化的类似产品,具有独创性,填补了国内生物农药市场的空白。 4、由于本产品独特的发酵技术和专利菌种,原材料主要为农作物副产品如麦麸、秸秆等,体现了农业循环经济,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市场上占有技术和成本优势,为大面积营销奠定了技术基础和成本效益基础。 5、目前,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家和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场的重视,为该产品开发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氛围。 6、本产品具有一支实力雄厚、专业基础扎实、学科互补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具有扎实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学、蔬菜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团队具有营销和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团队组成年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可以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开展。 我国作为杀菌剂的生物农药品种主要有芽孢杆菌、井岗霉素、阿维菌素等品种,这些品种已在市场上大面积应用。但随着使用面积的增大,还存在着效果单一、缺乏更新换代产品等问题。而且我国生物农药销售份额不到农药总销售的1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40%的指标,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目前还未见到粉红粘帚菌产业化的报道,在产品本身没有竞争对手,但是相关生物农药品种芽孢杆菌、木霉等还存在竞争,木霉菌剂虽然已经市场化,但我们的产品在防治效果和防治种类上具有广谱性,具有木霉制剂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该农药的推广,所占市场份额有望达到木霉的10%左右。另外,在技术方面,我们还将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其防治机制,进而进行产品更新换代,能够保持住本产品的优势。 3.6核心竞争力 (请从公司全局概述: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是什么;目前及未来通过何种手段对公司的各种资源如市场、技术、产品等进行配置以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不断地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生物肥料、农药的品种和种类以及防治效果。保持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拥有的研发团队,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提升研发水平,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优势,以研发为后端,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3.7政策影响 ( 产品或服务是否需要政府或行业部门许可证;产品或服务享受何种的产业政策鼓励和扶持;产品或服务所处行业享受何种优惠政策) 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必须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证才能够生产。目前,淡色生赤壳菌已经获得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证(微生物肥(2018)准字(4798)号),可以大批量生产。 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和生物产业的新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进入新千年后,生物产业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当今战略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世界各国已把发展生物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200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办发〔2009〕45号),明确提出“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仍是以传统生物产业为主体,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对生物产业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显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渠道不畅,生物产业一直在低层次水平徘徊。2009年6月国务院又颁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生物产业列为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项目,提出在生物农业领域要大力发展生物有机肥,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国务院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显示:未来三年,生物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到2020年,生物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生物产业是中国政府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6月1日起,纳税人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产品免征增值税。2020年2月6日农村农业部印发的《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对农药行业的核心要点是确保农药利用率提高40%以上,其他工作要点包括对现有的农药残留制定标准、编制农药发展规划、印发农药包装废物回收办法、为生物农药和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开通“审批绿色通道”。 一系列新的政策规划文件的颁布实施,必将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包括生物肥料、农药行业在内的产业升级。因此,目前是目前抢抓机遇、促进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有利时机,也是发展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最佳时机,展示着广阔的产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