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优质水稻新品种哈粳稻16号转化与推广
发布时间: 2023-10-28 浏览量:35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
  • 单位名称或姓名:哈尔滨科技大市场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哈粳稻16号由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于2013年以五优稻4号为母本,以五优A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方法育成。 2013年~2016年在海南加代,2014年~2017年在哈尔滨市进行田间种植观察选择,2018年~2019年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双城区、五常市等5个地方进行多年多点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436.5公斤,比对照品种松粳16增产7.4%。在异地鉴定过程中,该品种在各点均表现出高产、优质和抗性强等特点,综合性状优良。 拟转让优质水稻新品种哈粳稻16号的生产经营权,拟交易价格为40万元。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于清涛、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现任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粮经分院院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家、黑龙江省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技术岗位专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 潜心攻关二十载,收获优质香稻品种。20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孜孜不倦对优质香稻新品种进行选育。在他主持下,水稻育种发展战略以“高附加值优质香稻品种选育”为核心,为百姓创造了量足质优、物美价廉的优质稻米,为龙江经济腾飞贡献了力量,已经培育9个优质香稻品种。创新栽培方式,打造专属种植技术。在20多年实践中,在他培育的“哈粳稻”系列香稻新品种中,他以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技术为核心,通过不同施肥方式、施肥时期,强化活性物质的吸收、转化过程,建立并完善了专属高效栽培技术新模式,实现了“专有品种有专属技术”,提高了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同步开发富硒、富锌等功能米。

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哈粳稻16号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4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800℃左右。该品种主茎14片叶,长粒型,株高102.6厘米左右,穗长22.1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8粒左右,千粒重26.5克左右。 在适应区播种期4月15日~4月20日,插秧期5月15日~5月20日,秧龄30天~35天,插秧规格为30厘米×16.7厘米,每穴3株~5株。一般公顷施纯氮120公斤,氮:磷:钾=2:1:1。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分基肥、穗肥两次施入,每次各施36公斤、24公斤。氮肥施用方法: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基肥量:纯氮48公斤,纯磷60公斤,纯钾36公斤;蘖肥量:纯氮12公斤;穗肥量:纯氮24公斤,纯钾24公斤;粒肥量:纯氮12公斤。灌溉方法:浅湿交替。收获期:9月25日~9月30日。 适宜推广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区域种植。

行业与市场Industry and market

随着党的二十大会议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走质量兴农之路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市场对于稻米的生产需求从曾经的数量生产转向数量与质量并进,稻米消费需求由低端消费转向中高端消费。因此,开展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及市场推广不仅是有效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及高质量实施种业振兴任务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重要技术手段。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经济效益:优质水稻新品种“哈粳稻16号”产量及品质突出,较比普通粳稻品种每亩可增产9%左右,促进农民增收160元左右。 社会效益:有效增加优质稻米的市场供应量,促进农业农村优势发挥,推动优质稻米品牌建设,提高稻米品牌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