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低温黑木耳废弃菌糠腐熟菌剂及制肥技术产业化项目
发布时间: 2023-10-28 浏览量:45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
  • 单位名称或姓名:哈尔滨科技大市场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黑木耳废弃菌袋包已成为制约木耳产业发展、阻碍农民致富的一个瓶颈问题,其不仅严重污染环境,也是造成森林火灾的隐患。利用废弃黑木耳菌包生产菌糠和动物粪便混合发酵的生物有机肥,无疑是菌糠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但是,废弃菌袋内的菌糠成分90%以上是锯末,在自然条件下完成腐熟很困难,同时冬季低温也限制了菌糠的肥料化利用。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结合动物养殖产生的粪污和低温菌糠腐熟菌剂,实现黑木耳菌糠的肥料化生产和示范。低温菌糠腐熟菌剂中包括了促进菌糠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快速发酵分解的耐热放线菌、担子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米曲霉菌、霉菌等复合菌群,可以实现在室外温度-35℃以上的环境条件,不经外源加热,正常启动发酵,腐熟堆中温度超过70℃以上,最高温度可以达到90℃以上,在40-60天实现废弃物的肥料化。通过在黑木耳废弃菌包和动物粪污中添加低温菌糠腐熟菌剂和固氮除臭剂获得的有机肥具有安全、优质和高效等优势。同时,将上述有机肥应用在有机蔬菜和绿色农作物生产中,从而推进种养循环和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项目合作方式   项目的合作方式为技术合作开发或技术入股。 2. 资金用途和使用计划 本项目需要资金投入主要用于菌种保种和后期功能分析,优化菌剂的酵解功效,提升有机肥肥力,扩大技术推广和产品辐射区域。其中300万用于技术合作和新产品开发,100万用于菌剂和有机肥工厂化生产的菌种提供和工艺指导,100万用于菌剂和有机肥产品的检测和后期技术服务。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1. 技术带头人简介 李凤兰,理学博士,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北农业大学生物菌剂研发中心负责人,主要开展微生物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报专利60余项,已授权21项;黑龙江省成果登记7个;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二等奖1项。 2.研发团队简介 团队现有科技人员12人,主要开展农业废弃物肥料化、生物农药、生防菌剂的开发。

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 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可行性以及成熟性分析 环境温度过低对于黑木耳废弃菌糠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腐熟制肥和资源有效利用造成了较大的困难。面对此技术瓶颈,本团队自主研发了寒地农业废弃物腐熟制肥创新技术体系,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号ZL201510292503.5)并达到国内行业的先进水平。 本研发团队开发的寒地农业废弃物制肥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木耳蘑菇渣(菌糠)、生活垃圾、有机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废弃料(果渣、酒糟等)为原料,同时可以消耗大量的厕所粪污或畜禽粪便,实现在寒冷地区,田间地头进行露天大规模生物发酵腐熟制肥,并可四季操作生产。同时,优化了利用秸秆、菌糠及养殖业排泄废物在寒地四季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工艺流程,并实现了菌剂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该创新技术体系已经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环境报》、《黑龙江省新闻》、《生活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在新疆自治区、江苏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多地进行大量的推广和应用,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技术成熟性为第八级,技术系统完成并通过实验验证。 2. 项目来源以及后续研发及投入 2.1 项目来源 黑龙江省科技厅新创办企业项目(立项编号:GC15F010):菌糠生产生物肥腐熟剂菌种的制备与示范。 2.2 后续研发及投入 本团队依托于东北农业大学生物菌剂研发中心,具有完善的研发技术体系和硬件设施;科研平台需要后期经费投入500万,用于技术提升和新产品开发,保障后续研发工作顺利进行。

行业与市场Industry and market

1. 行业状况    随着环境友好型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的逐渐推广,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腐熟制肥行业发展较为迅速,相关有机物料腐熟剂较多。然而,市售的腐熟菌剂均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在低温情况下不能发挥腐熟的作用,寒地农业废弃物腐熟菌剂的相关产品和技术体系仍处于空白和极度缺乏的状态。 2. 市场前景与预测    我国东北地区是粮食的主产区,以黑龙江省为例,耕地面积达2.2亿亩。随着有机、绿色农业种植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于生物有机肥的需求逐年增加。按照每亩地需50千克有机肥计算,则每年生物有机肥的需求量达数百万吨。此外,利用菌糠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地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每亩盐碱地需要5吨菌糠生产的生物有机肥,5年即可取得显著的盐碱地改良效果。按此计算,黑龙江省数千万亩的盐碱地对生物有机肥的需求量则达每年千万吨以上,且与日俱增。 3. 目标市场及市场准入条件 本成果主要的目标市场为生物有机肥料市场,符合相关市场的准入条件。 4. 主要竞争对手 主要的竞争对手为常规有机物料腐熟剂。本产品及技术体系可以利用多种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同时消耗大量的厕所粪污或者畜禽粪便,实现在寒冷地区、田间地头进行露天大规模生物发酵腐熟制肥,并可四季操作生产。寒地腐熟菌剂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解决了高纬度地区农业废弃物不能发酵腐熟的瓶颈问题,并开展了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这些成果是其他菌剂产品无法比拟的。 本团队研究和开发的寒地木耳菌糠生物制肥的技术体系主要用途为在寒地高纬度地区进行木耳菌糠发酵腐熟以生产有机生物肥。该体系可以实现在室外温度-35℃以上的环境条件下,不经外源加热,正常启动木耳菌糠发酵,腐熟堆中温度超过70℃以上,最高温度可以达到90℃以上,在40-60天实现废弃物的肥料化,可以保证四季生产。生产获得有机肥具有优质、安全和高效的优势。 5. 项目知识产权情况 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现在已经授权,专利名称: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1510292503.5;专利所有人:东北农业大学。技术成果已经进行了黑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登记号:9232018Y0679。项目所有人为成果第1人。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本项目的实施,在第一年可以建设菌糠腐熟菌剂生产线1条,菌糠和动物粪便发酵生产有机肥生产线1条,投资成本预计为1500万元。投资当年可实现年产生菌糠腐熟菌剂600吨,销售收入可以达到1200万元;生产生物有机肥2万吨以上,销售收入1600万元。第二年可以达到收入持平,第三年就可以实现盈利。本项目的执行可以带动我省有机肥产业的发展,每年提供20人以上的就业机会,为我省黑土地保护和地力保持提供了保证。    到2025年,预计生产菌糠腐熟菌剂5000吨,每吨利润在1万元以上。预计可以处理黑木耳菌糠50万吨,动物粪污200万吨,生产生物有机肥50万吨,每吨纯利润在300元以上。至2025年菌剂和有机肥的销售利润在2.0亿元以上。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