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30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946874689
  • 单位名称或姓名:李金梅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目前针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一、二级预防(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抗凝及抗高血压治疗等),对于颅内动脉病变的治疗未达到满意的疗效,即使进行上述正规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再次发生脑缺血事件。 随着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尝试应用介入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但在早期并不顺利。直到近年来球囊导管和支架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导管和支架的柔顺性和压缩能力得到改善,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病例逐渐增多,引起人们的重视。1多年研究表明,颅内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PTA,支架可以限制血管回缩和医源性动脉切割的范围,并且可以覆盖破损的内膜,减少单纯PTA技术上的并发症,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在亚洲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约是颅外动脉狭窄的2倍。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未能达到理想的疗效。随着技术的进步,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因其安全、可靠、损伤小、疗效肯定的优点,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项目的主要技术说明及在国内外的开展情况:搜集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观察是否有梗塞及出血,并留作基准以备术后对照;全脑血管造影评估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情况;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首先进行主动脉弓上、双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造影,对于狭窄的血管再进行超选择造影。血管狭窄程度的计算根据Samuels等提出的方法评价狭窄程度。术前3 d给予阿司匹林(325 mg/d)和噻氯吡啶(500mg/d,分2次口服)。局部麻醉下穿刺股动脉,置鞘。全身肝素化后将导引导管放置到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近颅底。根据造影测量的结果,选择合适大小的球囊膨胀型支架,根据支架产品标明的释放压力用压力泵缓慢充盈球囊,观察支架释放情况后缓慢回撤球囊。对于残余狭窄超过30%的患者再次进行球囊扩张。术后继续维持肝素化24 h并进行严密的神经监护,三抗至术后4~6周,阿司匹林至少服用半年。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后24~48 h均进行了头颅CT扫描,观察是否有出血及脑梗死;术后每3个月临床随访一次,记录卒中病史及症状改变情况。本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比较成熟,但在鸡西地区还未开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鸡西鸡矿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