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慢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而糖尿病足溃疡和压疮是慢性溃疡中更加令人棘手的病种之一。因其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致残率高和反复发作特点,寻找利于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方法已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慢性溃疡的愈合不仅与营养、免疫、血供等整体状态有关,而且与慢性溃疡创面局部微环境密切相关。慢性溃疡创面微环境是指创面的温度、湿度、PH值及细胞因子有关。目前关于慢性溃疡创面微环境研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 慢性溃疡愈合不同阶段下微环境特点如何目前鲜见报道。我们通过对慢性溃疡创面患者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探讨适宜慢性溃疡创面愈合微环境变化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慢性创面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题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住院的非糖尿病压疮患者及Wagner分级Ⅱ-Ⅲ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别记为非糖尿病压疮组(A组)、糖尿病足溃疡组(B组,均以神经性溃疡为主),共45例患者入选为研究对象,其中非糖尿病压疮患者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5例,CTA检查显示糖尿病足溃疡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较接近非糖尿病压疮组。至研究结束时,糖尿病足溃疡组脱落2例,最终23例纳入统计,其中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62.7±9.8)岁;两组患者每日进行清创换药,局部感染控制后,予全封闭负压"开窗"技术治疗,以提供创面一个相对密闭空间,减少外界因素干扰;同时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后3天、10天创面温度、相对湿度、PH值、创面面积大小。根据伦理学要求,患者入组前签署自愿同意书。于全封闭负压"开窗"技术治疗前及治疗10天,取创面0.5*0.5cm*0.3cm大小组织块(所取组织对创面愈合不产生影响),迅速甲醛固定,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GF、VEGF表达情况。研究结果如下:1、温度:两组治疗后3d、10d与治疗前相比,温度变化不大(P>0.05);2、相对湿度:与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3d后与治疗10d后相对湿度明显下降(P<0.01);B组治疗3d后相对湿度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10d后相对湿度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同期B组溃疡局部湿度均较A组低(P<0.05或P<0.01);3、PH值:A组治疗3d后PH值较治疗前略下降(P<0.05),治疗10d后PH值明显下降(P<0.01);B组PH值变化趋势与A组相同。两组间比较,B组同期PH值均较A组低(P<0.01或P<0.05);4、创面面积:与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3d后溃疡面积略下降(P<0.05),治疗10d后溃疡面积明显缩小(P<0.01);B组治疗前后变化趋势与A组相同。两组间比较,与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3d与治疗10d后愈合溃疡面积均较B组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EGF与VEGF:阳性颗粒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两组治疗后EGF和VEGF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增多(P<0.05或P<0.01)。两组同期比较,B组EGF和VEGF表达量均较A组少(P<0.01)。
结论:慢性溃疡愈合与微环境发生改变密切相关,尤以湿度、PH 值对创面的愈合作用更为重要;EGF与VEGF表达增多可能与微环境改善有关。
三、技术创新点:
1、在国内率先研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慢性溃疡愈合微环境中相关湿度、温度、PH值的具体参数。
2、在国内率先研究对比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慢性溃疡愈合微环境差异。
3、在国内率先研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慢性创面愈合不同阶段温度、湿度、PH值变化特点。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大庆市第四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