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鲑甲病毒感染激活NF-kB信号通路及诱导宿主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3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51920927
  • 单位名称或姓名: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课题来源于背景 鲑科鱼类是全球三大主养鱼类之一,病毒性疾病的频发已成为鱼类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鲑甲病毒(salmonid alphavirus, SAV)感染鲑科鱼类引起胰腺炎和心肌炎等典型的炎症反应,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先天性免疫应答是宿主防御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NF-κB信号通路通过诱导炎症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目前,SAV感染尚无有效的防控措施,这归咎于我们对宿主调控先天性免疫抗SAV感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晰。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揭示了SAV感染宿主后引起炎症的致病机理,阐明NF-κB信号通路在SAV感染宿主引起发病中的作用,为研究鲑科鱼类抗病毒基因靶向药物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3.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研究对SAV感染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SAV感染显著激活NF-κB,非结构蛋白Nsp2是主要的激活蛋白,其中,Nsp2的关键激活功能域为ML(279-421aa)。模式识别受体TLR3、TLR7、TLR8和RIG-Ⅰ介导的信号通路共同参与了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诱导IL-6、Mx1和IFN-1产生。我们进一步发现Nsp2通过靶向宿主DDX3激活NF-κB,阐明了Nsp2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途径。 4.创见与创新 鲑甲病毒病是引起鲑科鱼类高致病率和致死率的重大疫病病原体之一,我国对该病的检测及免疫预防十分重视,2017年10月发布了《鲑甲病毒感染诊断规程》的新标准(标准编号:SC/T 7226-2017)。本项目分析鲑甲病毒感染鱼体后引起的炎症反应的分子致病机理,为深入了解感染SAV后患鱼严重的炎症反应及致病机理奠定基础,为开发SAV新型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本研究首次确定SAV Nsp2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关键结构域,明确与Nsp2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揭示Nsp2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为探究SAV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我国科学预防和控制SAV提供理论依据。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科学问题的提出立足于我国鲑科鱼类养殖病害防治的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鲑科鱼类是全球三大主养鱼类之一,病毒性疾病的频发已成为鱼类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内外对于SAV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宿主对SAV抗病毒调控机制尚不明晰,是阻碍SAV防治的重要问题之一。本项目全面而深入地研究NF-κB信号通路在SAV发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SAV的发病机制,为开发SAV新型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线,对我国推进SAV防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鲑科鱼类抗病毒药物靶点及构建SAV新型疫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6.成果介绍 本项目在研期间成果显著,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共发表SCI 9篇(中科院一区TOP 6篇),中文核心1篇,另有1篇SCI(中科院一区TOP)proof中,1篇中文核心在投;授权发明专利1项; 项目申请人获得国家级奖励(第一名)1项、省级奖励(第一名)6项,荣获“青年五四奖章”、“青年才俊”、“学术骨干”及“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担任国家第二批职业院校教师畜牧业创新团队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会委员、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审专家、“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及《水产学杂志》(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审稿专家;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健康养殖研究院顾问、中国水产学会委员及鲑鱼类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研期间项目申请人协助培养博士1名,硕士1名。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东北农业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