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哈尔滨市稻瘟病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9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55190253
  • 单位名称或姓名:刘辉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研究于2014年至2016年在哈尔滨市及所辖区县采集分离到292个稻瘟病菌菌株,经中国鉴别寄主鉴定划分为7群26个生理小种,在7个种群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ZA群,为优势菌群,其出现频率为38.71%,其次为ZD群、ZB群、ZC群、ZE群、ZF群、ZG群,它们的出现频率依次为27.74%、15.75%、9.59%、3.42%、2.74%、2.05%。 在26个生理小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生理小种是ZA49,为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为15.75%;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HMG-F和HMG-R,建立了稻瘟病菌的分子检测体系;分析了空中捕捉到的稻瘟病菌孢子与各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孢子量与温度、相对湿度呈现正相关,与降雨和风速负相关。以2010-2016年五常市水稻稻瘟病发病率和4月到9月的气象资料建立了稻瘟病菌的预测模型;分离出一株生防菌株Sc2,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优化了Sc2发酵配方,发现Sc2发酵上清液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对水稻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且对盆栽水稻苗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对水稻根干重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地上部植株鲜、干重,最后为植株株高;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对22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25%咪鲜胺乳油对稻瘟病菌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其次为50%咪鲜胺锰盐、50%氯溴异氰尿酸、戊唑醇、75%肟菌.戊唑醇、12.5%肟菌酯;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完成了稻瘟病菌GFP遗传转化,为研究稻瘟病菌与水稻品种的互作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品种抗稻瘟病鉴定提供一种新方法。采用水稻活体喷雾接种法对44个水稻品种进行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获得抗病品种9个, 中抗的水稻品种11个, 感病品种18个, 高感品种6个。建立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cDNA-AFLP表达谱,对74个不重复的TDFs对应的大板胶上TDFs表达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接种稻瘟病菌后基因表达上调的比下调的多,各种下调25个、早期上调6个、晚期上调11个、其它形式上调32个。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东北农业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