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研究来源与背景:
原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六部委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以及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从宏观层面上构建了东北黑土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格局框架,为面向现代农业的耕地质量建设提出了明确需求。
2.研究目的与意义:
耕地质量精准化评价技术是有效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质量兴农""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基本前提;为"黑土保育""保护性耕作"等专业性技术的推广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是实现寒地黑土区耕地整治布局、耕地占补平衡核算最优方案的计算依据。
3.主要论点与论据:
全面搭建耕地质量理论基础,明确耕地质量自然要素与工程要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宜耕质量、地力质量、生态质量等耕地质量核心内涵出发,搭建多尺度、多层次、多周期、多标度的质量监测评价维度与多功能、多过程、多结构、多要素的质量监测评价本体属性之间联动的概念模型。
在原农用地分等中增加土地整治工程易改变的指标,如灌溉条件、排水条件、田块规模等,以试验区影响耕地质量等级的土壤限制因子进行工程改良为切入点,重构了土地利用系数修正方法(当地实际作物产量与省内二级区同类作物最大产量比值),并进行实测验证。
土地利用系数引入评价体系后强化了耕地条件指标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改善了之前土地质量评价对耕地占补平衡整治前后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对工程技术因子反应滞后、指标固化、不能及时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不足。该评价技术体系满足地方耕地占补平衡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的实际需求,具有高效、灵敏、准确的评价技术特点。
4.创见与创新:
(1)该项目利用荟萃分析方法识别耕地质量的主导限制性,以该指标因素实际分值与国家标准中满分分值进行比较,构建自然等提等自然指数Pik模型,通过土地整治,精准改良土壤限制因子,提高土壤自然质量等,并利用耕地质量等别转换模型ZG,估算土地整治的绩效水平。通过试验区实测,该种方法可以将国家自然等最高提高1等,国家利用等最高提高1等。所查国内外文献中,具体研究内容未见他人相同报道。
(2)该项目在国家评价技术基础上,用土壤类型区粮食最大单产变动幅度(Δ)、粮食单产最高值(Ymax)和最低值(Ymin)三个参数获取粮食变动幅度参数。全面考量寒地黑土区特殊的气候敏感性引入晒水池、育秧棚、田块规模、田块平整度、农田水利等工程技术介入因素形成比较因素修正标准,重构寒地黑土区耕地土地利用系数。解决了现有评价技术体系对经济技术因子的延迟性和不敏感性。所查国内外文献中,具体研究内容未见他人相同报道。
5.社会经济效益与存在的问题:
(1)寒地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开展土地整治项目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和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措施,通过构建寒地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土地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状况和土地整治绩效情况,进一步研究寒地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技术在全省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而促进土地整治项目推进,促进耕地"三位一体"管护转变。
(2)寒地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技术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研究
为确保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质量满足种植要求,在补充耕地项目建设完成后,依据耕地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对新增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寒地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技术在新增耕地质量评价和产能方面的应用,为实现区域间耕地占补平衡、核算耕地生产能力等提供依据。
(3)寒地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技术在典型区域中的应用研究
选取黑龙江省五常市、海伦市和建三江地区为典型区域,集成寒地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技术并示范应用。
(4)寒地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技术在全省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构建寒地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省耕地质量分析评价研究,将全省耕地质量划分不同等级,有效保持全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现势性,落实针对性的耕地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管护工作以及为提升耕地资源的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6. 历年获奖情况
2015年7月,《黑龙江省两大平原耕地资源质量保护与提升对策研究》获得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6年10月,《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系统演化与调控研究》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2018年10月,《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耕地保护制度创新研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研究报告类)三等奖;
2020年4月,《关于黑龙江省闲置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的研究报告》2019年度黑龙江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软科学课题奖一等奖。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东北农业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