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课题于2015年被列为市科技局社会发展指令性计划项目,课题编号为:SFGG-201515。 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00/10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D症状上多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慌张步态等运动症状为主要典型特征。尽管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以运动症状为主,但许多PD患者还存在如:疲劳、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便秘、夜尿多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非运动症状则以帕金森病并发抑郁(PDD)最为多见。PDD与原发性抑郁在某些临床症状上的重叠,同时由于PD伴抑郁缺乏典型的外周监测指标,这给PDD的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PD抑郁与疾病本身、药物治疗方案的密切联系以及与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炎性因子TNF-α及IL-6分泌是否具有关联性,进而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可参考的血清学指标。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帕金森病的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入组筛查,排除入组禁忌症后进行分组、量表评定及相关血化验检查(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TNF-α及IL-6),数据均应用SPSS19.0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两组MoCA、MMSE、UPDRS及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中UPDRS及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抑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帕金森伴抑郁组明显高于帕金森非抑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TNF-α及IL-6比较,帕金森伴抑郁组明显高于帕金森非抑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帕金森病人中伴随抑郁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外周血炎性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情况,与不伴随抑郁患者因子表达的统计学差异,为早期预测帕金森氏病伴抑郁提供理论依据其意义深远,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项目为临床上治疗帕金森抑郁提供重要依据。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扩大样本数量,以期获得更具说服力的数据和结果。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