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ENS、IL-1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6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2-6866746
- 单位名称或姓名:赵旭伟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任务来源:2015年市科技局指导性科研项目。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顾名思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之外的部位侵润生长所导致的疾病。根据调查,发病率约占育龄期女性的10%~20%,占不孕妇女的30%~40%,且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且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并不是肿瘤,却被称为一种妇科“良性癌”,这与其极具侵蚀性和复发性的特点有关,可造成广泛、严重的粘连,并以高复发率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EMs首选的方法依然是手术治疗,但术后2年内的病变复发率为15.8%,再次手术率为5.8%,术后5年内的病变复发率为40%~45%,约有27%的患者面临着3次甚至更多次的手术。而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副作用较多,且停药后复发率也较高,加上部分病人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所以在探索对EMs病人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同时,研发新的治疗点及药物成为EMs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内皮抑素(ENS)在EMs的研究中相对较成熟,白介素-17(IL-17)作为一个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特性及功能逐渐被挖掘,但在EMs中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本实验将患者的病变组织结合腹腔液,通过研究VEGF、ENS及IL-17在的表达,探讨三者在EMs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旨在为发现新的治疗点及药物提供新思路。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方法检测VEGF、ENS和IL-17的表达情况。1、取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及患者腹腔液进行研究,这种横向结合研究从更深一层揭示EMs的发生机理,从而说明EMs的发生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2、IL-17可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同时协调ENS,诱导血管发生因子VEGF,增加腹腔表面上皮血管过度增生,导致EMS细胞在盆腔中种植、增生、形成早期病灶。说明EMs的发生是多系统参与的,经血逆流是EMs的诱因,盆腔内免疫环境、细胞因子的改变可能是EMs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因此结合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治疗或将是EMs治疗的靶点。
存在的问题:本课题选取的病例数尚需进一步增加,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