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信息技术在给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同时,也使得农业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粮食安全基础相对脆弱,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巨大挑战,因此以"互联网+农业"的方式,探索作物增产潜力,提高作物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提高作物产量,我国作物生产逐渐走向规模化、产业化道路。而劳动力成本高、管理技术不到位等问题直接影响作物质量和产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探索作物种植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控制技术。包括棚室环境的智能控制、农田智能灌溉自动控制、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以及生产决策支持等技术。将这些技术覆盖作物生产的整个种植周期,可以有效的减少劳动力,降低作物生产的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我国的作物生产智能监测和控制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手段落后,应用水平较低,部分研究集中于理论探索,不能有效指导和应用于作物种植过程,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我国作物生产规模化生产现状以及智能监测和控制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作物高效生产数字化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紧密结合我省农业发展重大需求,研制作物长势及病虫害信息采集装备、大棚环境信息快速采集装备、农田水位、水温在线监测装备、农田小气候实时监测装备,实现作物生产信息全面、在线、实时采集。构建集作物长势及病虫害监测系统、棚室环境信息智能调控系统、农田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农田小气候自动监测系统、水稻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以及作物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于一体的覆盖作物生产全过程的智能监测与控制平台,实现作物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项目在方正县水稻发展研究院,开展水稻生产信息快速感知、智能调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建立水稻生产数字化管理示范基地,并将研究成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通过项目的建设,覆盖核心区5万亩,辐射区100万亩,作物单产提高5%、化肥利用率提高15%、农药利用率提高20%、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
项目的开展和示范有效结合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发展,包括设备研发、平台构建以及推广应用。全面一体化的研究方法既解决了片面研究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也避免了研究过于偏重理论探索的情况,对未来农业信息化的研究探索了新思路、新方法。
项目突破了基于经验的传统作物生产管理模式,通过采用智能处理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作物生产全过程进行自动监测与智能控制,建立了新型的作物生产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模式,是国家"互联网+农业"战略部署的典型示范,在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市场需求量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东北农业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