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目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不断增加,我国的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100~200人,全球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接受登记的约有301万人,其中210.6万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且每年以7%~8%的速度递增。血液透析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患者生存年限和质量也不断提高。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而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研究已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所以选择正确的穿刺方法成为保护血管通路的正确方式,既能增强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的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压力。
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9年3月—2019年10月进行MHD并且使用AVF进行维持6个月监测的患者60例。通过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进行资料整理,对比分析,采用钝针穿刺法与绳梯穿刺法产生的并发症、穿刺疼痛、实验室数据、透析充分性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中所用的资料数据均由本人通过询问患者病史、核查病例及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实验组静脉高压次数,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此同时,实验组治疗期间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Kt/v值与URR值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选患者的生化指标在透析后实验组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在访谈过程中,话题的开展涉及到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遇到的难度、临床应用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访谈资料以笔录的形式进行收集,通过主题分析,归纳总结钝针扣眼法在临床应用的障碍原因。通过对护士的访谈发现,临床上没有大规模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的原因是因为穿刺耗时太长,延误上机时间,难以做到护士与患者的时间同步,穿刺技术要求高,压力较大。而对患者的访谈中发现,没有大规模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的原因是保护内瘘比较困难,花费时间较长,刺激隧道口周围皮肤,流动性大,无法继续穿刺。
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并缓解患者多次穿刺造成的疼痛,能够降低透析过程中产生的静脉高压,同时能够保证血管血流量,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为优化临床操作效果,在对患者开展相应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准,避免出现皮下血肿及局部感染,为充分避免血肿、渗血、血管狭窄现象,相关人员要不断对技术操作能力进行强化。在国内多开设血液净化护士培训班,提高技术的延续性,加强人员配置,减少安全隐患,增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并兼顾多种影响因素,尽量将不良风险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