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项目为2014年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社会发展指导性计划。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在各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开展较为广泛、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渗透性较高,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正常人血清中仅有较低水平VEGF存在,但在组织缺血缺氧时会明显升高,有研究表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研究将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者比较,观察组患者于介入治疗前( T0) 、介入治疗后72h( T1) 、介入治疗后 7 d( T2) 抽取取静脉血5ml,与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显著上升,而介入治疗后会出现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肌缺血程度可以通过监测VEGF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解。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研究诣在寻求一种更简单、经济的方法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VEGF水平变化对比研究,对冠心病病人的介入治疗疗效对比提供临床参考,有利于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预后评估,减少冠心病病人入院就诊次数,减轻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为冠心病治疗及预后提供思路和策略。使患者及家属更容易信赖医院,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越来越多的被心内科临床医生所应用,此技术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VEGF 是 1983 年首先由 Senger 等发现的,最初称为血管通透因子 (VPE)。1989 年 Gospodarwiz等从垂体滤泡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一种可特异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因子,取名为VEGF,随后证实,VEGF与 VPE 均是由 2 条相对分子量为 23 000 单链组成的同一蛋白质。VEGF 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血管损伤和急性心肌缺血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可靠能评估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预后,还有进一步研究发展的空间。
存在问题: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人为冠心病,并接受PCI治疗,因地区区域局限且经济水平有限,病例数有限,难免会有偏颇,应该加大观察人群数量。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