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0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7304525116
- 单位名称或姓名:夏海苗
- 产业领域:医药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为2020年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创新激励项目。目前卒中仍然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残及致死的疾病之一,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溶栓,其可减小梗死面积,降低致残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随着医学事业的进步,溶栓治疗的普及及患者对卒中的认识,静脉溶栓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虽然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约46%,但再通后14%-34%可出现再闭塞而导致不良预后,其主要原因可能为部分再通后遗留的局部栓子、内皮损伤诱发血小板聚集,甚至溶栓药物本身诱发血小板活化后聚集,因此普遍认为静脉溶栓后尽早加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为提高再通率和防止溶栓后再闭塞的一种可行手段,并逐渐实验性应用于临床,但溶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再闭塞及提高开通率需要个体化,对于血小板治疗的药物选择、剂量确定及给予时机均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致力于发现应用溶栓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为溶栓患者,特别是溶栓后病情加重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早期合理选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可为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提供预测性指标。总而言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溶栓治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减低血小板聚集功能,且阿替普酶较尿激酶更能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为溶栓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提供依据。
③创见与创新:缺血性卒中患者群体大,反复发病情况多见,致残、致死率高,通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发现不同溶栓药物溶栓后抗血小板聚集的变化,为早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提供可视性指标,且可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病情变化提供预测指标,对于完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或方向,为广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得到更有利的治疗方案贡献力量。
④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治疗、预后及指导二级预防的过程中,患者更愿意接受影像检查,因其更直观,很多人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认知度较低,以至于部分患者排斥该项检查;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