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林甸国家气象观测站迁站对比观测资料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4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836831158
  • 单位名称或姓名:王飞
  • 产业领域:数字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自动站资料是地面观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站点分布合理、监测连续,可为开展精细化预报提供数据参考。地面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自动站资料大大增加了气象资料的空间、时间密度,从而获取精细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各类建筑物占满了观测站周围原本空旷的环境,城镇范围在逐渐扩大,城、郊气象要素出现一定差异,城市热岛、城市干(湿)岛的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迫于环境影响,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频繁迁址现象,迁址前后诸多气象要素出现显著性差异。林甸国家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林甸站”)始建于1956年11月,位于林甸县新发乡三村第二繁殖农场。1957年6月1日迁至林甸镇西门外,观测场位于东经124°50′,北纬47°11′,海拔高度154.0米。1998年11月观测场北移3米,海拔高度154.6米,为国家一般气象站,区站号50749。2000年所建综合楼位于观测场正南,高度15米,距离观测场39米,严重超出《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623号)第十四条禁止项中第一项“在观测场周边8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8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规定;横跨观测场上空的高压电缆成为干扰源,也不符合该条例第十条禁止项中第三项“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和第四项“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的要求。观测环境已不符合标准要求,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着手准备迁站。根据林甸国家气象观测站2019年全年新旧站址对比观测数据,采用均值差异、相关与回归、显著性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新、旧站址的气温、风向风速、降水、气压及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对2019年1-12月新旧站址的气温、风向风速、降水、气压及相对湿度等气象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得出新旧站址各气象观测数据的差值。本项目通过对2019年1-12月林甸站新、旧站址的气温、风向、风速、降水、气压及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分析,初步研究城镇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程度,同时通过对新、旧站址同期气象资料的差异分析,为迁站前后气象资料的合理利用和气候分析研究提供有利的参考信息。另外,此项目将对短时突发性和局地性灾害天气进行实时、连续监测,为开展精细化气象预报和科研提供更为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基础数据。在气象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短时临近预报有着准确的指示意义,可为暴雨风险普查提供基础数据,在准确编制暴雨风险区划和政府完善暴雨洪涝防御规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防灾减灾保驾护航。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林甸县气象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