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近年来,农民对产量要求不断增加,施肥量不断增加,氮肥过量,而且施肥方法不合理,管理粗放,加之气候多变,水稻成熟时期常有大风伴随大雨出现,造成水稻大面积倒伏。由于水稻的倒伏不仅降低了水稻产量,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同时增加了收割成本,直接大幅度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如何增加水稻抗倒伏性,提高水稻品质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提出了重大课题。随着市场对粮食要求越来越高,吃得饱向吃得好发展,绿色安全的同时迫切呼唤生产出质量高、少投入的稻谷,而水稻倒伏成了寒地水稻提高质量效益的提升的重要瓶颈,研究出减少水稻倒伏的机制和抗倒伏的技术体系措施成为关键。
摸索推广成型的生产技术模式,通过关键生产技术的实施,达到减少产量损失、优质、高产、低投入、高效的目的。该项目充分结合了原有水稻生产技术模式,集中优化了优质抗倒水稻品种选择、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抗倒关键生育时期化控技术,水稻抗倒化控技术,通过完善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科学防治病虫等综合农艺措施,打造了我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粮食生产基地。实现减少水稻损失,提高稻谷品质,降低收获成本的目的。
2013年至2015年,我们组织实施了“寒地水稻抗倒伏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重点推广了水稻抗倒伏技术,该项目通过多项技术配套组装达到提质增效,选用了抗倒优质品种,采用了先进的机械插秧与基、蘖肥施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抗倒关键时期化控技术的使用,完善了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体系。利用侧深施肥插秧机,将插秧与施肥有机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用量,增加产量,减少人工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化控技术的使用,不仅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抗倒伏能力,而且增加水稻分蘖,提高产量。通过一系列抗倒伏技术的整合与使用,充分做到了减肥、提质、增效。
“寒地水稻抗倒伏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应用”实施三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推广面积21.8万公顷,2014年推广面积30.2万公顷,2015年推广面积33.07万公顷,2013-2015年全市项目实施面积累计达到85.0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增产达到750公斤,三年累计生产优质稻谷63.8万吨。三年累计增加效益11.45亿元,节支总额5.02亿元,新增利润16.47亿元。该项目的实施,真正实现了提质、增产、高效。为我市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了广大农民经济收入。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稻米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