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课题来源与背景:
黑龙江省处于我国高寒地区,分布大量的树莓、蓝莓等小浆果野生资源,肥沃的土地、夏季昼夜温差大、白昼长等特殊环境气候条件为寒地浆果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我国规模化小浆果种植中心。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劳动力价格增长过快与果品价格增长缓慢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劳力投入减少,果园出现管理水平下降,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或者高水平管理导致亏本出现果园荒废现象。因此,小浆果种植急需省力化技术来降低劳动力投入,降低劳动强度,为小浆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此,黑龙江省园艺试验示范中心牵头组织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进行省力化集成技术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农业效益逐渐降低,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农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阶段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逐渐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省力化栽培管理将是果树栽培的必经之路。目前小浆果的种植中从定植、修剪、上架绑缚、除萌蘖、采收到越冬,都采用传统的人工劳作,每亩投入劳动力为2000-3000元/年,高昂的人工投入导致劳动力投入减少,果园管理水平下降,引起品质、产量下降,最终造成产业疲软。因此,探索和发展省力化栽培技术以维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整个农业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
主要论点与论据:
黑龙江省园艺试验示范中心主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协作共同组成研发组。黑龙江省园艺试验示范中心负责项目规划、制定规划、品种引进筛选、科技示范、技术推广和应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负责品种引进筛选、省力化技术研发和生产示范。同时黑龙江省各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示范、推广,将理论应用与生产。经过示范中心、省农科院园艺分院、推广站相关课题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经5年试验示范与推广,超额完成了预期工作任务。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审定品种5个,并进行大面积推广,还引进并筛选了符合市场需求的60多个品种,筛选出适合我省种植有20个。根据小浆果省力化技术研发示范,集成了12项从育种到防寒技术,解决了生产中劳动强度大,劳动力应用较多的问题。还推广8.5万亩栽培面积和11.2万亩技术示范面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见与创新:
项目组引种60多个草莓、树莓和蓝莓品种,根据黑龙江省气候环境条件筛选出20个适栽品种,审定品种5个,在黑龙江省进行大面积推广。
研发了12项省力化栽培管理技术,如草莓高架育苗、树莓高效育苗、蓝莓微扦插繁殖育苗体系、树莓简化立架修建技术、棚室双膜冰霜防寒技术、挂板和诱虫灯生物防治、延迟上架促早熟丰产技术、蓝莓根域限制、树莓行间覆盖蓝莓草莓全覆盖技术等,有效减少劳动力成本30%以上,实现早熟、丰产、优质、低投入的产业化种植。
筛选的品种和研发的省力化技术在黑龙江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是由多家科研院所和示范中心共同完成的协同式公关模式,将最新的品种和最省力的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中,促进了产、学、研、推的完美组合,加速了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推广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该项目的品种主要应用于黑龙江省寒地,而省力化主体技术属于国内数次综合性应用,与传统精耕细作栽培相比有较大突破,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问题:
到2017年,黑龙江省人工栽植树莓、蓝莓和草莓面积达16万亩,2013年-2017年推广面积8.5万亩,占据53%;推广省力化栽培技术覆盖11.2万亩,占据70%栽培面积,每亩每年节约成本平均300-1000元,3年累计增效3.3亿元。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各地市县充分利用地域和环境优势,开展我省特色小浆果产业,以每年约2万亩速度增长,推动我省小浆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园艺试验示范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