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课题来源与背景:河蟹为我国名优水产养殖品种,在黑龙江省养殖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处于人放天养的相对粗放养殖状态,养殖单产水平较低,养出的河蟹质量差(即规格偏小、肥满度差),影响了河蟹销售价格和养殖经济效益。为解决黑龙江省河蟹养殖存在的问题,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推动黑龙江省河蟹养殖高质量发展,提高养殖单产和效益,2014年,项目组承担了黑龙江省水产学会渔业科技项目“寒地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研究目的与意义:“寒地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拟开展蟹种培育试验,创新和示范推广适合黑龙江省的池塘生态养蟹、稻蟹生态种养、湖泊(水库)鱼蟹混养等三种生态高效养蟹模式,改善河蟹品质,提高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主要论点与论据:本项目应用于农业技术领域中的水产养殖。本研究根据水产养殖学、繁殖生物学、生态学的原理,根据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和水域环境的特点,研究创建两项技术:一是寒地河蟹蟹种培育技术,包括池塘培育蟹种技术和稻田培育蟹种技术,池塘培育蟹种技术蟹种单产40.5~71.2kg/亩,平均单产62.3kg/亩;平均新增销售额462.3元/亩,新增利润356.14元/亩。稻田培育蟹种技术,蟹种单产30.5~65.1kg/亩,平均单产50.5kg/亩;平均新增销售额423.56元/亩、新增利润312.43元/亩。二是河蟹蟹种池塘越冬冬技术,蟹种越冬成活率达到90.1%~94.5%,实现了安全越冬。创新、示范推广河蟹成蟹生态养殖技术,包括三种模式,其中:池塘养殖,成蟹单产37.6~60.3kg/亩,平均单产48.6kg/亩;平均新增销售额905.68元/亩,新增利润621.23元/亩。稻田养殖,成蟹单产13.2~20.0kg/亩,平均单产15.6kg/亩;新增销售额347.92元/亩,新增利润235.20元/亩。湖泊(水库)养殖,成蟹单产1.5~11.2kg/亩,平均单产3.9kg/亩;平均新增销售额118.31元/亩,新增利润90.42元/亩;平均新增销售额118.31元/亩,新增利润90.42元/亩。
创见与创新:本项目克服了黑龙江省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生长积温低等不利因素,历经六年研究、示范和推广,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创建了寒地河蟹蟹种培育技术、寒地蟹种池塘越冬技术,创新了寒地河蟹成蟹生态养殖技术,制定了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河蟹大中水面增殖技术规程》(DB23/T 1588—2015),制定了《寒地稻蟹共作技术规范》、《寒地池塘培育蟹种技术规范》、《寒地池塘养殖成蟹技术规范》等3项技术规范,并获5项实用新型专利。本项目成果达到的总体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2018~2019年,“寒地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黑龙江省嘉荫、绥化市北林区、勃利、肇东、巴彦、北安、萝北、杜尔伯特、泰来、肇源、佳木斯市郊区、通河、绥滨、虎林、富锦等十五个县(市、区)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167.97万亩,生产河蟹15941吨,新增销售额3.63亿元,新增利润2.6亿元。项目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黑龙江省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渔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种质问题,“光合1号”河蟹等良种覆盖率低,黑龙江省土著河蟹种类——绥芬河河蟹有待进一步开发;二是河蟹人工配合饲料普及率比较低,今后需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三是河蟹病害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需今后加以重视。
历年获奖情况:2015年获得黑龙江省农业丰收计划奖一等奖。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