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寒地松花江鳜生态增养殖技术集成研发及应用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8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945018747
  • 单位名称或姓名:孔令杰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课题来源与背景:松花江鳜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位居黑龙江省名优鱼类“三花五罗”中“三花”之首,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具有很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市场前景看好。松花江鳜还具有优良的种质特性,具有耐寒、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优点,是适合黑龙江省推广养殖的名优鱼类。长期以来,松花江鳜在黑龙江省养殖规模小,且作为搭配品种养殖,养殖单产和效益低。为解决黑龙江省松花江鳜养殖存在的问题,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推动黑龙江省松花江鳜养殖高质量发展,提高养殖单产和效益,2016年,项目组承担了黑龙江省水产学会渔业科技项目“寒地松花江鳜生态增养殖技术集成研究及应用”。 研究目的与意义:“寒地松花江鳜生态增养殖技术集成研究及应用”项目主要研发适宜于“渔光一体”养殖种类——松花江鳜,并研究创建寒地松花江鳜苗种培育技术,创新、示范推广松花江鳜成鱼生态增养殖技术,形成了适合高寒地区的松花江鳜生态增养殖技术规范,为今后高寒地区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技术储备,并使松花江鳜成为高寒地区水产养殖业实现品种调优、产业调强、效益调高、收入调增的“好鱼”之一。 主要论点与论据:本研究依据水产养殖学、繁殖生物学、生态学的原理,以及松花江鳜生物学特性,根据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和水域环境的特点,研发适宜于“渔光一体”养殖种类——松花江鳜,并研究创建三项技术:一是创建了寒地松花江鳜鱼种培育技术,其中:池塘培育松花江鳜鱼种技术,单产207.5~242kg/亩,平均单产214.7kg/亩;平均新增销售额3016元/亩,新增利润2080元/亩。二是创新了寒地松花江鳜成鱼生态养殖技术,建立了寒地“渔光一体”池塘养殖松花江鳜技术模式,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采取“浮筏”拟态“渔光一体”太阳能板方式进行的松花江鳜池塘生态养殖。池塘主养松花江鳜成鱼单产309~330.6kg/亩,平均单产315.7kg/亩;平均新增销售额3959.8元/亩,新增利润3046元/亩;池塘套养松花江鳜成鱼单产4.1~7.8kg/亩,平均单产5.2kg/亩;平均新增销售额143.1元/亩、新增利润106元/亩;湖泊(水库)养殖松花江鳜成鱼单产1.1~2.3kg/亩,平均单产1.34kg/亩;平均新增销售额55元/亩,新增利润42元/亩。三是创建了寒地松花江鳜池塘越冬技术,推广应用松花江鳜鱼种越冬成活率达到91%~93.7%。 创见与创新:本项目克服了黑龙江省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生长积温低等不利因素,历经四年研究、示范和推广,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创建寒地松花江鳜鱼种培育技术、寒地松花江鳜池塘越冬技术,创新寒地松花江鳜商品鱼生态养殖技术的同时,建立寒地“渔光一体”池塘养殖松花江鳜技术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采取“浮筏”拟态“渔光一体”太阳能板方式进行松花江鳜池塘生态养殖,延长了松花江鳜摄食时间,增加了摄食频次,有效提高了饵料效用。而且,制定出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绿色食品?鳜(Siniperca chuatsi)池塘养殖技术规程》(DB23/T 2390—2019),以及企业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11项,并发明10项实用新型专利。本项目成果达到的总体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2016~2018年,“寒地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黑龙江省肇源县、肇东市、巴彦县、通河县、萝北县、绥滨县、勃利县、鸡西市等地推广寒地松花江鳜增养殖技术,累计推广面积66.36万亩,产松花江鳜194.2万公斤,年均生产松花江鳜成鱼64.7万公斤以上;累计新增销售额5202.85万元、新增利润4319.06万元。项目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黑龙江省高质量渔业发展,为渔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松花江鳜苗种繁育时间晚,受寒冷气候的影响,苗种繁育时间为6月上旬,比南方省份晚一个月以上,苗种销售会受南方鳜鱼早苗的影响。二是松花江鳜池塘主养配套饵料鱼稳定供应有待进一步解决,配套饵料鱼供应问题影响了松花江鳜池塘主养面积的扩大,需加强配套饵料鱼生产技术的研究。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