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黑龙江省中部天然次生林结构特征及调整技术研究"是2012年黑龙江省林业厅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目的是以黑龙江省中部地区天然次生林中的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天然次生林结构特征及调整技术,解决次生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功能低下、长势不良、稳定性差等现象。本项研究自2012年开始至2016年结束。主要研究内容:⑴林分状态特征评价分析;⑵林分自然度和经营迫切性评价分析;⑶林分类型经营方向确定;⑷林分结构调整技术研究
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中部天然次生林资源现状,在宾县万人欢林场等5个地点,选择10个天然次生林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结构特征及调整技术,为天然次生林科学合理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核桃楸等硬阔混交林树种组成数13~16种,蒙古栎、核桃楸等为优势树种,相对显著度达44.45%。60%以上的林分直径分布不合理,85%以上的林分木分布格局不合理,树种隔离程度总体上处于中度混交状态,林木大小分化程总体处于中庸状态,色木槭、黄波萝等为被压木。Shannon-Wiener指数在1.304~2.034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685~0.818之间,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在0.943~2.265之间,Simpson指数在0.678~0.835之间。不分高度级时大部分林分更新等级为良好。分高度级时为不良或中等
山杨等软阔混交林树种组成数12~18种,山杨、糠椴等为优势树种,相对显著度达36.16%。33%以上的林分直径分布不合理,33%以上的林分木分布格局不合理,树种隔离程度多数林分处于中度向强度或向弱度混交过度状态,林木大小分化程度总体处于中庸状态,色木槭、榆树等树种为被压木。Shannon-Wiener指数在1.429~2.361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797~0.950之间,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在1.198~2.958之间,Simpson指数在0.712~0.898之间。在不分高度级时大部分林分更新等级为良好。分高度级时为不良或中等。
针阔混交林树种组成数14~15种,落叶松、红松等为优势树种,相对显著度达40.22%。33%以上的林分直径分布不合理,33%以上的林分木分布格局不合理,树种隔离程度多数林分处于中度向强度或强度向极强度混交过度状态,林木大小分化程度总体处于中庸向亚优势过度状态,稠李、紫椴等树种为被压木。Shannon-Wiener指数在1.353~1.794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528~0.801之间,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在1.518~2.595之间,Simpson指数在0.543~0.816之间。林分更新不分高度级时均评价为良好,分高度级时为不良或中等。
蒙古栎纯林树种组成数5~8种,蒙古栎为优势树种,相对显著度达92.47%。林分直径分布均不合理,66%以上的林分木分布格局不合理,树种隔离程度总体处于中度向弱度或弱度向零度混交过度状态,林木大小分化程度总体处于中庸向亚优势过度状态,黄榆和色木槭为被压木。Shannon-Wiener指数在0.298~0.739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186~0.413之间,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在0.954~1.402之间,Simpson指数在0.121~0.349之间。不分高度级时林分更新等级为中等,分高度级时为不良或中等。
研究区域内林分自然度等级不高:①硬阔混交林为3~5级。②软阔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为4~5级。③蒙古栎纯林为3级。研究区域内天然次生林经营迫切性等级均较高:硬阔混交林为Ⅲ~Ⅳ级,软阔混交林为Ⅱ~Ⅳ级,针阔混交林为Ⅱ~Ⅳ级,蒙古栎纯林为Ⅳ级。
据所划分林分自然度和经营迫切性等级及结构因子评价标准,判定出黑龙江省中部天然次生林典型林分结构调整的关键性因子是林木水平分布格局、树种多样性、树种优势度、直径分布和成层性。确定林分主要经营方向为:核桃楸等硬阔混交林丰富树种多样性和调整水平分布格局;白桦等软阔混交林丰富树种多样性、提高树种优势度和调整水平分布格局;落叶松、红松针阔混交林丰富树种多样性和提高树种优势度;蒙古栎纯林丰富树种多样性和优化树种组成。
据经营林分迫切性评价确定的经营方向,按照保留木与采伐木确定原则,对10个典型林分进行经营设计,应用SVMS软件进行了经营模拟。通过对黑龙江省中部天然次生林结构特征及调整技术的研究,提出黑龙江省中部天然次生林结构化经营技术流程。
分析黑龙江省中部10个天然次生林典型林分特征因子,划分了典型次生林类型的自然度和经营迫切性等级,确定了蒙古栎阔叶混交林等主要天然次生林的结构调整方向及设计方案。确定黑龙江省中部天然次生林典型林分结构调整的关键性因子是:林木水平分布格局、树种多样性、树种优势度、直径分布和成层性。此项研究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黑龙江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大多不合理,功能低下,生产能力低,因此使现有的天然次生林发展成健康稳定的森林,需要该项技术的科技支撑。从经营效果看,利用此项技术经营1公顷天然次生林平均净收入5114元,同时林分的结构状况得到改善,健康稳定性增强,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