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樟子松种质资源收集及优良变异类型繁育利用技术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7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2-8072317
  • 单位名称或姓名:朱弘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任务来源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于1975年开展了樟子松资源调查和收集工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变异类型。1978年开始了"樟子松类型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1991年结题,没有进行成果验收及鉴定。2010年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开展了省林业厅科研项目"钻天松、龙柏松种质资源收集及利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于2013年承担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跨区域项目"红皮型樟子松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的建设任务。以上不同阶段的课题或项目均由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红花尔基樟子松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助完成,齐齐哈尔绿源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新江实验林场参加完成部分工作,每个项目建设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提高,共历时42年,取得"樟子松种质资源收集及优良变异类型繁育利用技术"完整、系统的科研成果。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该项目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在对樟子松天然林种质资源广泛调查基础上,对樟子松种质资源特别是变异类型资源进行了收集和保存。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库,有效地丰富和保护了樟子松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应用引种、遗传育种、优良无性系选择等原理和方法,对收集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樟子松优良变异类型进行繁育利用研究,形成一系列栽培利用技术,为樟子松优良变异类型在林业生产和城市园林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3性能指标 3.1在樟子松天然林分布区原地划分及保存优良种源6处,总面积470hm2。其中选出优树2145株,性状类型14个(树皮颜色类型4个、树冠类型4个、树皮类型2个、分枝类型4个);在齐齐哈尔市建立优树及变异类型收集圃及子代测定林3.5 hm2,其中通过嫁接方法收集变异类型8个,包括树皮颜色类型4个、树冠形态类型4个,收集类型优树72个无性系,共300株;建立了8个种源的试验林、167个家系的优树子代测定林、28个类型的优树子代测定林。 3.2通过对各自然类型生长量及特征特性、物候期等长期观测和统计分析,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优良种源3个,筛选出适于林业生产和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变异类型8个。 3.3建立了红皮型、龙柏松、钻天松采穗圃1.25 hm2,总结出钻天松、龙柏松、红皮型樟子松嫁接繁育配套技术,制定2项地方标准,建立了红皮型樟子松示范林100亩。 3.4选用红皮型樟子松优树通过嫁接苗造林可比播种苗造林最高提高产量67.3%,平均每年每公顷增收6317.1元。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