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玉米增效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实际出发,以解决玉米收获时含水量高、内在品质差、产量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生产中突出问题,以品种的科学应用为重点,通过优化品种种植区划布局,科学界定优质耐密品种、合理密植,大型机械科学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秸秆覆盖还田,协调优化施肥(减肥),病虫草安全防控(减药),适期收获等玉米增效关键技术示范研究,创新集成了玉米增效关键技术模式。
一、项目实施单位
该项目由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实施,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68家市、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完成。其中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示范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完成。
二、项目关键技术
(一)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1、优化玉米区划种植布局
我站会同育种、栽培、推广方面专家,围绕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生产和确定优质高效品种选用标准为重点,与省种子管理局(现黑龙江省种业服务中心)共同研制了《黑龙江省玉米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确定了积温、容重、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收获期籽实含水量等七项优质高效品种选用标准,形成了我省布局合理、综合效益显著的全省优化玉米区划种植布局。每年以省农委(现省农业农村厅)文件形式下发落实推广应用。三年来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近3000万亩。
2、科学界定了各区域中早熟、优质专用、宜机收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宜机收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的突破,退150-200℃积温,选用适宜品种。确定了第二、三积温区玉米宜机收标准:收获时含水量28%以下;第二积温区收获期10月10日—20日,第三积温区收获期10月1日—10日;倒伏程度离地角度>30°。筛选出含水量低于28%,亩产量550公斤以上适宜第二、三积温区推广生产的富尔1163等27个品种;筛选出泉润3467、京农科728、鹏玉1、吉单66等重点关注品种19个,目前处于示范和大面积推广阶段。在满足生育积温条件下分别提出容重、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收获期籽实含水量等六项综合品质指标。区域性推广应用优质化通用型和高淀粉专用品种。优质通用型品种主要以恢复适宜当地种植为依据,积温比布局前常规应用品种少150-200℃为重点;同时,在符合适宜机械收获的基础上,以高淀粉玉米品种以淀粉含量≥74%、粗蛋白含量8%、粗脂肪含量4%为重点。
(二)增效关键配套技术
1、建立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
项目区对没有深松整地的地块,三年深翻一次,耕翻深度20~23厘米,翻耙旋相结合,并以间隔深松为主导,逐渐打破犁底层,深松深度30~35厘米;对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马铃薯等软茬及有深松基础的地块,推广耙茬、起垄连续作业的土壤耕作技术,起垄后及时镇压。
2、构建了以秸秆覆盖为重点,以大型机械为载体的免耕技术
在玉米机械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粉碎、均匀抛洒覆盖农田,翌年春季沿玉米茬原垄免耕播种,播后土壤封闭除草,在苗期垄沟深松、喷施茎叶除草剂,中耕培土1次~2次(结合追肥),秋季机械收获或人工收获。
3、明确了不同栽培模式品种与密度的最佳配置
总体上,实现了较一般生产田亩增加400—500株。形成了应用中早熟期优质耐密品种合理密植技术路线。
4、研究实施了养分调控,优化施肥技术
针对玉米生产中化肥施用量过大、肥料时期单一、施用方法不当、甚至盲目施肥等问题,响应农业“三减”措施,从数量、比例、时期和部位四方面调优玉米施肥技术。
5、集成了配套病虫草害安全防控技术
项目实施中与植保部门配合,及时开展田间测报,遵照防治指标,通过农药、药械和施药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玉米病虫草害安全有效防控。
三、项目取得效果
(一)增产增效情况
三年累积推广5572.1万亩,平均单产558.31公斤,新增单产32.02公斤,共新增收玉米21.5亿公斤,亩增产增效48.99元,总新增效益28.2757亿元。
(二)提质增效情况
体现在玉米售价大幅提高,平均按照亩增效9.6元计算,三年累积提质增效5.5412亿元。
(三)节本增效情况
通过减肥、减药、秸秆覆盖免耕、籽粒直收四项节本增效5.4860亿元。
玉米增效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三年累积推广5772.1万亩(其中秸秆覆盖免耕技术623.4万亩、籽粒直收174.1万亩),增产增效、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实现综合增效,累积总增效393029.98 万元。
(四)社会生态效益
玉米增效关键技术的实施,优化了玉米种植区划布局,推进了化肥、农药科学合理使用,促进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实现了玉米栽培技术的重大进步,引领了玉米优质、高效生产发展方向,全面推升了我省玉米生产能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