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黑龙江省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7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836018072
  • 单位名称或姓名:迟德龙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针对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9600多万亩,年产秸秆8600多万吨,大量秸秆对我省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制约,秸秆焚烧、废弃等造成了严重的空气和农业资源污染,也带来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按照陆昊生长指示,探索我省秸秆还田方式及数量关,省农机系统经过三年的布点试验示范,先后在29个县(市、区)次进行玉米秸秆还田耕作模式试验。设置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试验示范面积、地点 2015-2017年分别在青冈县、兰西县、肇州县、泰来县、密山市、巴彦县、桦南县、富裕县、克山县、双城区等10个县(市、区),进行玉米秸秆秸秆覆盖耕作模式、秸秆翻埋耕作模式、秸秆松耙碎混耕作模式等三种秸秆还田试验示范,累计试验面积为累计试验面积为70518亩,对比田22000万亩,其中试验面积:2015年2783万亩,2016年32610万亩,2017年35125万亩,2016-2017年度全省推广秸秆还田面积达到5882.96万亩。 二、试验内容、方式 1.秸秆翻埋耕种模式:秸秆粉碎还田--翻埋--耙地--起垄(或平作)--春季播种-中耕管理-机械收获-烘干 2.秸秆覆盖耕种模式:秸秆粉碎还田-深松(无深松(深翻)基础)-春季免耕播种--中耕管理--机械收获-烘干 3.秸秆碎混耕种模式:秸秆打捆(40-50%)--秸秆粉碎--深松--耙地--起垄--春季播种--中耕管理--机械收获-烘干 4.对比田耕作模式:秸秆出地(或焚烧)--灭茬(旋耕)--起垄--春季播种(坐水)--中耕管理--机械收获-烘干 三、测试指标 1.验证秸秆还田后的腐烂情况。 2.了解各时期土壤的理化性状情况。 3.测试土壤有机质恢复情况。 4.探索我省秸秆还田耕种模式。 5.探索我省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四、试验结论 综合三年试验数据,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大部分秸秆可当年腐解。黑龙江省秸秆还田当年秸秆腐解程度均在60%以上,秸秆腐烂程度秸秆覆盖模式平均86.02%;秸秆翻埋模式平均80.66%;秸秆松耙碎混模式平均91.23%。秸秆腐烂集中在6-8月间,可达到全年腐烂量的60%左右。 综合三年试验数据分析来看,我省秸秆还田当年一至三积温带80%以上腐解,四至五积温带60%以上腐解,即使没有腐解,剩余秸秆也不影响下一季农业生产;综合三种模式秸秆腐解程度分析,秸秆腐解速度与温度和湿度成正比;与掺混程度成、秸秆长度、破碎情况正比,土壤对秸秆覆盖深度成成反比,即:土壤与秸秆掺混越充分且覆盖的深度越小,当年腐解的量越多,反之则少,与秸秆还田比例无关。因此秸秆还田的比例和模式的选择应以不影响当地农业春季生产为依据,以保护耕地为准绳,杜绝秸秆焚烧为目的进行考量。 2.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保温保湿效果好。连续3年以上进行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可提高0.01-0.02%。秸秆腐解后在土壤中形成许多孔隙度,提高土壤通透性,为土壤生物繁衍和活动创造提供良好环境,深松打破犁底层,建立土壤水库,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通透性,利于根系下扎,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倒伏能力,秸秆还田(有秸秆覆盖)虽然造成土壤(5-10厘米)温度低1-3℃,作物发芽较慢(出苗一般晚7天左右),但是保温保湿效果好,可减少昼夜温差2-3度,夜间土壤温度降低速度较慢,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为作物后期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 3.稳产高产、增加收益。综合三年的试验数据来看,秸秆还田无论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还是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均没有减少,绝大部分都明显增产。综合当年数据分析来看,秸秆覆盖还田由于减少作业程序,投入三年平均节本63.9元/亩,增收72.4元/亩,增加纯收益96.3元/亩;翻埋还田投入三年平均增加成本18.3元/亩,增收25.2元/亩,增加纯收益6.9元/亩;松耙碎混三年平均增加成本30.9元/亩,增收98元/亩,增加纯收益64.8元/亩。由数据可知,三种模式都比比对田的增加效益,如果以三年为一周期,按照"一翻两免"和"一翻一免一碎"的轮耕轮作模式计算,纯收益三年可增加199.5元/亩和168元/亩。 4.适合黑龙江省的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及配套的轮耕轮作模式。经过三年多地不同积温带的试验示范,探索出适合我省的三种秸秆还田模式:秸秆翻埋耕种模式、秸秆覆盖耕种模式和秸秆松耙碎混耕种模式。即:翻埋还田是在有秸秆覆盖的地块上,用大型拖拉机带翻转犁进行全量秸秆翻埋还田、耙地起垄,春季配合轮作在垄上精量播种;碎混还田是在有秸秆覆盖的地块上,实施深松、耙地灭茬和起垄,或实施重耙灭茬、起垄作业,春季配合轮作在垄上精量播种;覆盖还田是在有深松基础的地块上,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抛撒田间,春季用免耕播种机进行免耕播种。此三种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以三年为一个作业周期采用"一翻(松)两免" 轮耕轮作模式,即翻埋还田后两年进行覆盖模式或覆盖和松耙模式交替进行,为黑龙江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奠定基础。 四、存在问题 秸秆还田是一项"取之于田,用之于田"的绿色农业项目,可是由于近三年的项目资金短缺,农民对秸秆还田认识不到,能够完成秸秆还田的农机具保有量不足等原因影响项目的进展和发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