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项目来源
2013年,省农业农村厅(原省农委)提出,探索适合用信息化监测技术实施农机深松作业质量检查和作业面积统计。我站联合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大惠达)着手农机深松作业智能监测系统研发;2014年,按照时任省长陆昊“开展秸秆还田方式及其数量关系研究”的重要指示,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探索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耕作模式,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和面积监测的试验示范。2015年,我站与工大惠达进一步开展秸秆还田作业智能监测系统的研发。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一是从农艺上确定了我省秸秆还田的可行性。通过机械化秸秆翻埋和碎混还田作业后,对各耕层地温、湿度、作物长势、有机质含量、秸秆腐解、产量与投入等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了秸秆连续三年以上还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23%,秸秆当年可腐化70%以上,且不影响作物第二年耕种,可有效保护黑土地的结论,确定了我省秸秆还田的的工艺路线。二是从“互联网+农机”上找到了智能监测的新路子。通过地理空间遥感技术、多元传感器融合技术、无线通讯传输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实现了农机作业实时定位、轨迹查询、故障显示、深度监测、机具识别、数据存储、图像采集、信息显示、远程升级等功能,满足了深松及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和作业面积监测的技术要求。
三、技术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我省在全国率先研发和应用农机深松和秸秆还田作业智能监测系统,将智能监测技术应用到农机作业及管理行业中,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人工检测向智能化的根本性转变,深松监测和秸秆还田监测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技术水平。该系统还得到了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充分肯定,并依据我省的智能监测标准,制定了全国深松整地远程信息化监测标准。
四、项目应用范围
该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农机深松与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和面积监测,为农机作业惠农补贴发放提供科学、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影像证明,解决作业质量和面积核实精准度不高的难题。
五、推广应用情况
截至2017年底,该产品已升级至第六代,已在全国23个省、7600个农机合作社,累计推广应用6万余台,其中我省已建成农机管理服务平台87个(省级1个、市级13个、县级73个),安装智能监测终端28359台(具有农机深松作业智能监测系统10472台,兼具秸秆还田监测功能的6248台),三年累计完成5395.8万亩深松作业面积监测,2017年完成311.3万亩秸秆还田作业面积监测,为12.04亿元的农机作业惠农补贴发放提供了科学、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影像证明。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