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近自然恢复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2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5245869970
  • 单位名称或姓名:范冬茹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项目通过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指标体系研究、红松光合特性研究、红松近自然林隙更新技术研究、透光抚育技术研究、人工林皆伐迹地红松非均匀密度混交林造林技术研究,制定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快速恢复技术模式。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恢复和重建小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阔叶红松林,对于维护地区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和木材资源安全,保证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技术难点:1、红松近自然林隙更技术;2、红松混交林非均匀密度造林的株距、窄行距、宽行距设计。(二)创新点:1、林分斑块经营技术模式;2、非均匀密度混交林营造技术。该技术较为成熟。本项研究通过研究过伐林和次生林的林分特点,结合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指标,提出了过伐林格局更新、次生林有效更新、皆伐迹地非均匀密度混交林经营模式,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的快速恢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常规造林的20年生落叶松纯林的蓄积约为100m3/hm2,而非均匀密度落叶松混交林的蓄积量可达到124.5 m3/hm2。按出材率60%、杆材价格500元/m3计算,非均匀密度混交林可增收7350元/hm2。若伊春林区每年营造5000hm2非均匀密度落叶松混交林,可增收3675万元。新的经营模式改变3300株/hm2大密度林冠下造林方式,按照不同类型过伐林更新演替的需要,采用格局透光抚育技术,平均资费1500元/hm2,每公顷节省10040元的森林经营资费。新技术在次生林的经营上采用有效更新技术,在红松的人工更新造林时选择适宜的斑块进行,并采用近自然的免整地一搞植苗、免幼林抚育措施、1100株/hm2低密度造林,造林成本为2433.3元/hm2,每公顷节省9106.7元的森林经营资费。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其它林产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支撑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生态功能,诸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和美化环境等作用。阔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林区主要的原生森林群落类型,是该地区的地带性顶级群落,具有稳定性好、生产力高、生态功能强的特点,对本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