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任务来源:《北五味子优良品系选育技术研究》是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应用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gzjY2011006,起止年限为2012.12-2015.12,项目经费15万元,承担单位是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背景:北五味子医疗产品、保健食品方面开发范围的拓宽,使国内外对北五味子需求日益增加,野生资源掠夺式采摘的破坏,资源越来越少,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只有实施人工栽培才能解决这一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我所自上世纪80年代末对北五味子野生资源驯化、优良品种选育、人工高产栽培模式进行研究,对北五味子的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生长调控、栽培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人们已重视其效益,开始大面积栽培。黑龙江省已把发展北五味子列入本省中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项目,森工企业列为经济支持项目。但在栽植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是由于种源选用的是野生品种,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产量低、品质不稳定。为使这一栽培产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北五味子优良种质资源培育,是科研部门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项目立项是非常必要、迫切和可行的。北五味子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科研工作,品种改良难度较大,但如果长期持续进行世代选择改良,其结果往往是惊人的。我所已对北五味子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等野生种驯化及优良单株选择进行了前期阶段基础研究,应保持项目的长期延续性,进一步深入研究优良种质资源培育工作。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科技成果应用于林区、农区种植领域。
3、性能指标:在已建立优良无性系测定园,进行种质资源收集,复选出优良单株3份,为杂交育种积累素材;对北五味子进行组培快速扩繁研究,确定最佳外植体,各阶段适合培养基;对北五味子DNA指纹分析,构建聚类图;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初步建立北五味子品质评价方法。提交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各1份,发表学术论文2篇。
本项目组于2008-2009年,从黑龙江省南岔、带岭、清河、饶河、呼玛、北安、穆棱、宁安、尚志,吉林左家、通化,辽宁桓仁、凤城大梨树等地,收集了东三省13个产地优良的北五味子植株214多份材料,建立了优良无性株系测定园1处,面积3亩。
同一年份内不同地域北五味子果实产量均存在广泛变异,达到极显著差异;不同年份不同地域北五味子果实产量表型均具有不稳定;对不同地域植株果实产量3年均值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域北五味子果实干果重、鲜果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不同地域北五味子植株果实鲜干比达到显著差异,桓仁鲜干比最大为4.97,饶河鲜干比最小为4.22。
通过不同种源的北五味子6年的栽培试验及产量比较试验,对200份入选单株进行全面地比较评选,连续3年对相同植株进行果实产量测定,从中选出5个果实丰产型优良单株。
不同种源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极显著差异,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平均含量为0.6297%;其中黑龙江省伊春地区南岔所产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最高,达0.829%。北五味子不同居群间的遗传相似度范围分别为0.63-0.93。
研究出北五味子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培养程序及培养基配方。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对北五味子资源收集,群间的遗传相似度分析,产量比较分析,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成果整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进行资源收集产量比较分析,选育优良品系。
6、作用意义:本项目选育出优良品系及配套栽培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我省北五味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省北五味子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7、本科技成果应用于林区、农区北五味子培育项目,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