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项目由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施。项目主要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现场调查,运用EpiInfo及SPSS 13.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卡方相关性分析、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非条件logistic分析、有序多因素分类Logistic分析等。(1)在国内首次系统和完整地掌握了布鲁氏菌病高发区不同人群的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和患病率;(2)家畜养殖情况(比例为59%病家养殖羊牛的比例高于非病家的);(3)掌握了调查区布鲁氏菌病治疗和慢性化的现状(慢性化比例达22.6%);(4)明确了布鲁氏菌病的感染因素,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是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发病和流行的直接原因,传染源主要主要是病羊,羊的品种是山羊和绵羊,畜群中布病流行是人间布病感染和流行的直接原因。(5)放牧次数、接羔数量、羊羔在室内饲养数量、养羊数量和羊产羔数量、羊流产数量是布病感染危险因素;(6)掌握了调查区发病、患病与隐性感染调查区发病率0.28%,患病率0.45%,隐性感染率0.28%;(7)掌握群众对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正确率在39.8~68.1%之间,平均知晓率52.8%,总知晓率为79.6%);(8)病患者就医行为(就医首选村医诊所的占58.4%,其次是在疾控中心的占20.8%。)。经过开展干预工作后,布病发病率开始下降,至2017年发病率达到11.52/10万,较历史最高点2012年(19.43/10万)下降40.71%。
研究应用推广后,针对病例筛查、诊断、治疗、病例管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等不同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方案和针对性防治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针对布病高发区的主要流行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措施,开展布鲁氏菌病筛查,及时发现布鲁氏菌病病例;统一病人就诊流程;规范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病人追踪管理,防止慢性化;开展周密细致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切断传播途径。该项目首次应用最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布鲁氏菌病现场调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现场调查方法,为改进全省至全国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和筛查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首次在全省至国内制定了统一的诊断流程、临床路径及布鲁氏菌病病人管理方案,极大地方便了布鲁氏菌病患者的就医。明确了布鲁氏菌病病人管理机构的职责、追踪管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了急性期患者的治疗率和治愈率,减少了布病的慢性化率,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诊疗费用。
针对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布病疫情情况,本项目研究了人间布病的综合性防治技术。通过加强病人监测、扩大筛查范围,及时准确地发现了布病患者,提高了病人的发现率,低了布病慢性率;制定了统一的诊断流程和临床路径,极大地方便了布病患者的就医途径,减轻了农牧民的经济负担;结合国家的布病治疗方案,制定了全省规范化的布病治疗方案与病人管理方案,并对病人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大大提高了急性期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布病的慢性化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约了大量的诊疗费用;通过采用对高危人群进行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技术,提高了农牧民的知晓率,有效切断传播途径,达到了保护易感人群的成效。
本项目研究的人间布病综合性防治技术,虽然是在布病高发区开展的研究,但防控措施也同样适合在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地区应用推广,其中相应的一些监测技术、病例诊疗管理技术、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措施及综合性干预措施已经在我省开始推广。建立了布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一些具体的防治技术值得在全省乃至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