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和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6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87907507
  • 单位名称或姓名:郭惠玉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课题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技术厅,是以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为目的的基础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类携带和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有着各自独特的原始宿主。黑龙江省是我国最早发生出血热的地区,宿主动物种类繁多,近年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始终持续在全国一、二位。鉴于我省人和宿主动物间系统的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存在空白,本研究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流行病学方法相结合,从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全面证实我省存在的汉坦病毒类型、基因变异及疾病的流行。人间疫情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出血热流行具有地区性、季节性和发病年龄相对集中等特征,以农民发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患者标本核酸检测证明我省出血热患者感染的病毒型别有HTN型和SEO型汉坦病毒,以HTN型为主,这与出血热季节分布特征相对应;鼠间疫情监测表明黑线姬鼠是野外优势鼠种,褐家鼠是村内优势鼠种,发现带毒鼠9种,鼠密度较高,鼠间疫情较重;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中均成功分离到汉坦病毒,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毒株储备;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我省HTN有3个亚型,SEO型仅发现1个亚型,流行株与疫苗株亚型匹配一般,我省汉坦病毒具有明显的宿主依赖性和地理簇集性,变异不大;在田鼠中发现符拉迪沃斯托克病毒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总之,本研究从人、鼠间多方面证明我省仍是HTN为主的HTN和SEO的混和疫区,首次对黑龙江省人、鼠间汉坦病毒进行全面的分型研究和对应性研究,并在田鼠中发现了新型汉坦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填补了空白。上述研究成果对于疾病流行预测、疫苗使用、出血热防制方案制定以及临床病人诊断和治疗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终减少病例的发生,降低疾病负担。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