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该项目2010年立项,经过6年的认真工作,按照林木育种原理和选择技术开展了蒙古栎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用材林优树选择及子代测定研究、蒙古栎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等几项研究工作。综合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指标,评选出盘石、集安、弯甸子、沾河、白石山5个种源为伊春地区的优良种源,树高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7.0-19.0%以上,胸径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18.0-22.0%以上,材积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39.0-54.0%以上。其中盘石为最优种源。在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择优良个体30个,其树高平均值超过优良种源平均值的11.80%,超过种源群体平均值的22.2%;胸径平均值超过优良种源平均值的17.3%,超过种源群体平均值的39.4。
在适宜蒙古栎生长的立地类型中确定选优林分,采用小标准地法,确定蒙古栎用材林优树数量指标:优树胸径﹦林分平均胸径﹢2倍标准差。结合用材林对形质指标的要求,在天然林中综合选择优良个体20株,对所选优树进行单株采穗嫁接,建立优树收集区进行永久保存,同时单株采种育苗,建立优树子代测定林,开展长期观测评价。苗期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系苗高、地径之间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苗高超过对照的有16个家系, 占参试总数的88.9%,地径超过对照的有14个家系,占参试总数的77.8%,是正向选择。说明采用小标准地法,数量指标结合形质指标进行蒙古栎用材林优树选择是有效的。
在种子园建立过程中,结合种源试验结果,在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择优良单株(充分利用两个层次的遗传变异),做为蒙古栎无性系种子园的建园材料,根据蒙古栎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进行园址选择和初植密度的确定,所建立的蒙古栎种源种子园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项目经过6年的研究工作,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书设定的考核指标,建成2公顷试验基地,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形成了技术研究报告等相关技术资料,取得阶段性成果。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