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1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2-6116745
  • 单位名称或姓名:李旭业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是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合同编号:GA15B105,起止时间2015年~2018年,该课题由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主持,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顶鹤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属于农业科学研究领域, 项目实施3年完成了全部研究内容,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黑龙江省高纬度、高寒的生态特点,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通过辐射诱变、航天搭载、系统选育、远缘杂交等技术手段,系统地对寒地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利用和创新,创制具有抗寒、高产、蛋白含量高、结实率高、早熟等特性的优异种质资源47份;创制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选育新品系15个。 选育出优质、抗寒、耐盐碱、耐涝、高产新品种6个:龙牧809紫花苜蓿、龙牧1号羊草、艾禾1号紫花苜蓿、龙牧1号羊草、菁牧3号羊草、龙牧16鹅头稗。选育的牧草新品种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5%~30%以上,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达到了20%以上,抗寒性、抗旱性、耐涝性、耐盐碱性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以新品种为核心研制出牧草生产的密度调控、测土配方施肥、杂草安全高效化学防控、寒地牧草一年二季生产、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播栽培等各单项技术与现有成熟技术组装集成,形成了适宜黑龙江省寒冷干旱区牧草高效生产技术体系5套,为牧草高效生产、稳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综合运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发掘肇东苜蓿中抗寒、耐盐碱相关功能基因,揭示其抗寒、耐盐碱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初步阐明了其抗逆机理,并转录成功,分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基因。挖掘抗寒耐盐碱基因8个。 其关键技术具有创新性,综合配套技术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选育的新品种和研制的配套高效生产技术,解决了我省优质、多抗牧草品种缺乏,和生产技术落后的实际问题。研究成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研究实施3年,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推广了选育的紫花苜蓿、羊草新品种和配套的高产栽培和混播技术,项目实施过程中,示范推广选育的紫花苜蓿、羊草新品种以及研制的新技术,累计推广种植苜蓿人工草地142400亩,利用新品种改良退化羊草草原168000亩,利用高效技术种植青贮玉米268000亩,饲用燕麦74300万亩,累计获纯经济效益21144.54万元。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