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城市生态网络分析及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1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8945109595
  • 单位名称或姓名:王春龙
  • 产业领域:数字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课题来源与背景 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规划来治理如雾霾、雨洪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013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2015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国家层面的两次重要会议都对生态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7 年 10 月召开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和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将生态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社会已经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规划也应该从满足人民基本的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需要向满足人民对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转变,城市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其省会城市哈尔滨市更是问题的突出区域,本研究突破以往对大尺度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的局面,选取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旨在完成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城市生态网络空间的分析与评价,构建生态功能完整、生态网络连通的城市景观生态格局,以期为城市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以城市生态网络的构成要素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基质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生态网络进行空间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城市景观生态格局优化,并落实到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加以管控,具有以下意义: (1)有利于城市生态网络发挥最大生态效能,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网络空间分析及景观格局优化,对改善已被破碎化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增进城市空间与生态网络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空间评价体系,实现中小尺度景观生态格局的优化。 本研究运用空间属性指标——生态源地形状指数、生态源度数或生态节点度数以及γ、?、α指数,对哈尔滨市中心城区的生态网络要素进行空间评价,实现了城市生态网络空间可视性表达,以解决评价指标与城市生态网络空间不匹配的问题,解决了已有研究仅用单个指标对城市整体进行评价无法进行可视化表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范围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节点所构成的生态网络以及由其他各类景观组成的生态基质在数量和空间上进行模拟,实现中小尺度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3)有利于构建新的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理念和布局方法,丰富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交叉性学科内容。 城市规划是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部署各项建设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往往较多考虑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的完整性,城市规划师主要从现状生态用地分布、城市绿地的服务半径以及城市空间构图等方面确定生态空间布局,尤其对城市建成区的生态要素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考虑不足,常常以几何构图阻断自然过程。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要落地,需要将其内容纳入法定的城乡规划体系,构建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规划体系,从总体层面和控制性层面两个层面落实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是对城乡规划体系的有效补充,并对城市规划、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创见与创新 (1)本研究探讨了中小尺度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成果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中小尺度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2)本研究改进了城市生态网络空间评价模型,实现了评价指标与城市生态网络的空间关联和城市生态网络空间可视性表达,解决了评价指标与城市生态网络空间不匹配的问题,突破了已有研究仅用单一指标对城市整体进行评价无法进行可视化表达的弊端。 (3)本研究将 CA 模型空间变化模拟和 Markov 模型长期序列预测的优点结合了起来,运用CA?Markov 模型可以较好地在数量和空间上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模拟。 (4)本研究从城市规划视角入手,将问题聚焦于城市中心城区层面的生态用地布局问题,丰富了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交叉性内容,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4.社会经济效益 首先,《哈尔滨中心城区生态网络分析及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研究》课题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城市规划,改变传统在城市开发中保留一定生态用地的布局,从系统角度,构建了城市生态镶嵌空间布局模式,为编制相关规划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时间参考,此为社会效益。 同时,该研究成果已运用于其他相关规划的编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