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二化一放蚕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综合防控创新技术集成与示范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9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5004686715
  • 单位名称或姓名:马晓斌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成果简介: “二化一放蚕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防控创新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是由黑龙江省财政厅科研基础经费和省蚕蜂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共同资助完成。项目研究起始于2016年,现已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在我省各柞蚕主产区普遍发生且日趋严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是一种爆发性传染性病害,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特点。从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入手,按技术环节细化并创新现有的防治措施,是当前有效防治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首要任务。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发生受病原、蚕的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影响。病害不同致病病原不同,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病原是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从病原入手,通过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柞蚕世代之间的水平传播以及在环境中稳定性研究,弄清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环境中存在的条件、方式、传播方式;从蚕的生理状态入手,研究柞蚕品种间、不同蚕种质量、不同种级之间、不同龄期与抗病性的关系。弄清了二化性品种抗病性强于一化性品种,品种不同,抗病性不同;种茧质量越优,抗病性越强,种级越高,抗病性越强;杂交种强于纯种,大蚕期抗病性强于小蚕;从环境因素入手,通过研究和生产调查,得出温度、湿度、饲料和饲养密度与发病率关系密切,高温多湿、饲料过老过嫩,饲养密度过密都不利于防病。由于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发生受多因素控制,生产中用单一防治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因此,在蚕病防控时,我们必须采用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优化蚕品种的生理状态、择优配置环境因素等综合防控技术集成来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项目从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致病的内外因入手,通过消灭病原,切断各生产环节病原的传播途径,创新消毒方法,筛选抗病品种,选用优质蚕种,优化放养方式,优化环境等多项技术集成,组装成适合我省气候特点和二化一放特殊放养型式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抓住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发生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实现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防治技术的新突破。 项目性能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防控创新技术集成与示范 1、项目性能指标完成情况 (1)从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致病病原、蚕的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影响等内外因入手,研究组装集成了符合黑龙江省气候特点的适合二化一放蚕区应用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 (2)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其防治效果比原防治方法发病率降低了10%以上; (3)建成林口县、宁安县、五大连池市3个示范基地,带动周边2650把养蚕户; (4)2018年~2020年,在我省牡丹江市、鸡西市、五大连池市等柞蚕主产区累计推广该项集成技术25.8万亩,放养柞蚕4360把,新增效益1046万元,增产幅度达10.4%,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2、防控创新技术集成与示范 (1)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 A、柞蚕种卵卵面消毒 B、暖卵室消毒 C、养蚕用具消毒 (2)选购良种 A、保证质量 B、选用抗病品种 (3)科学管理,减少发病 A、保证蚕场适合、树龄适宜 B、科学放养,强健蚕体 卵期管理要精心。 蚕期放养要精心。 消灭场地内害虫,防止交叉感染。 妥善处理病蚕,消灭病原。 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是首个针对黑龙江气候特点,适合二化一放蚕区应用的防控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创新技术集成与示范 2、填补了二化一放蚕区综合防控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研究的空白。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蚕蜂业发展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