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高纬度地区大豆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3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5945183668
  • 单位名称或姓名:赵炜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任务来源: 农业部下达的示范项目 项目强化蜜蜂授粉与绿色植保技术的协调配合,带动我省蜜蜂授粉产业的发展和有机、绿色大豆生产的发展。该技术的核心是蜜蜂授粉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配套。以蜜蜂授粉与绿色植保两个技术体系为依托,创新了我省大豆增产提质的新技术,即蜜蜂授粉增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一批蜜蜂授粉与绿色植保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基地,并进行了示范推广。 高纬度地区大豆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包括:蜜蜂授粉技术、绿色防控技术。 1、蜜蜂授粉技术 推行大豆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规程(已起草待颁布)。 (1)授粉蜂种:东北黑蜂。利用东北黑蜂采集力强、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等特点, 可在我省无霜期短的自然环境下,集中为大豆授粉。 (2)根据蜂群群势、授粉大豆面积与布局、植物花朵数量和长势确定蜂群数量。一般给大豆授粉5~6亩/群。授粉蜂群以10~20群为一组,均匀摆放。 (3)训练蜜蜂授粉的积极性和为大豆授粉的专一性,在初花期至花末期,每天用浸泡过大豆花瓣的糖浆饲喂蜂群。每群每次喂100~150克,第一次晚上进行,第二次在早晨蜜蜂出巢前,以后每天早晨喂一次。 2、绿色防控技术 对大豆常发生、易发生的几种病害,采取生物防治。 (1)播种前和播种期,对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采用轮作+选用抗(耐)病品种+精选种子+适时晚播+垄作栽培的防治办法。 (2)出苗期到现蕾期,对大豆褐纹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食心虫,采取杀虫灯诱杀成虫。 (3)在花开期到初荚期,对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采用赤眼蜂寄生灭卵的防治方法。 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2017~2019年在宾县、讷河建立高纬度地区大豆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基地。示范结果,大豆各项技术指标均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株荚数提高14.6%,株粒数提高11.2%,百粒重提高4%,虫食率下降3%。三年累计应用面积21.8万亩,实施后平均亩产239.58千克,比实施前206.04千克增产33.54千克,提高16.28%。实现大豆产值2.1347亿元,新增产值2993.38万元。大豆采取生物防控技术,每亩可减少投入30元,节支总额654万元。 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项目采用东北黑蜂授粉增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两项技术的配套融合,其中蜜蜂授粉技术,实现高纬度地区大豆蜜蜂授粉,授粉效果明显,增产显著。生物防控技术,避免了因使用农药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了生态环境。(2)首次提出的大豆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规程(待颁布),规范了项目中东北黑蜂蜜蜂授粉技术,实现了技术规范化,有利于蜜蜂授粉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3)在授粉蜂种的选择上,首次选用东北黑蜂蜂种,利用东北黑蜂特有的授粉专一性强、采集力强、抗逆性强的特点,可以缩短大豆授粉时间,促进集中成熟,便于后期的机械化收获,节约了成本。(4)在绿色防控技术上,对大豆常发生、易发生的几种病害,全程采取生物防治技术,避免使用有毒有害药剂,降低使用无毒无害药剂。采用轮作+选用抗(耐)病品种+精选种子+适时晚播+垄作栽培的防治技术,杀虫灯诱杀成虫技术,赤眼蜂寄生灭卵的防治技术,有效防治大豆生产各时期的病虫害防控,实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大豆生产。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蚕蜂业发展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