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哈尔滨市不断出现持续性重污染及以上天气,引起社会公众极大关注。2013年1月连续出现了18天重污染及以上天气;10月20-23日,又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严重雾霾天气,能见度只有几米,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程度;2014年11月9-11日连续出现三天严重污染天气,2015年12月12-15日连续出现三天严重污染和一天重污染天气,2016年11月3-5日受秸秆焚烧影响造成大范围严重污染天气,哈尔滨严重污染持续26个小时,AQI持续爆表14个小时。重污染及以上天气会造成机场和高速公路封闭、中小学停课、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骤增,给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危害极其严重。为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国家先后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用于空气质量的评价与管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为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及预报研究提供了参照标准。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国十条)。因此,为完善会商研判机制,提高预测预警的准确度,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有效应对雾霾天气,尽量减轻空气污染的危害和损失,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的统计特征分析,就成为当务之急。建立了近5年气象资料和环保监测资料综合的历史数据库,分析了哈尔滨市重污染天气历史分布特征;研究了重污染天气水平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垂直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包括重污染开始、持续和消除阶段的逆温特征、垂直方向的风特征和边界层高度特征分析和阈值确定;完成了重污染天气发生阶段、持续阶段、清除阶段的天气类型分类及预报指标总结;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实现污染浓度逐日的7天预报;根据重污染天气四种应急响应的条件,系统自动判别出启动何种应急响应等级建议,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指南;建成了一套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气预报业务平台。启动重污染天气的标准一般需连续三天达到重污染标准。本项目在重污染天气的开始、持续和清除过程中,分析和总结风速、风向、逆温、降水、温度等变化,研究其对重污染天气的贡献,进而形成一系列综合的预警技术指标。根据重污染天气四种应急响应的条件,系统自动判别出启动何种应急响应等级建议,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指南;建成了一套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气预报业务平台。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气象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