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任务来源:自选课题项目。名称:哈尔滨市AEFI监测系统评价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于哈尔滨市9区、9县(市)。 技术原理: (1)哈尔滨市2007-2017年AEFI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收集哈尔滨市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2007-2017年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以及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2007-2017年度各种疫苗的接种剂次数。数据整理并逻辑校对后,形成Excel2007格式文件后,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其AEFI的发生特征及相关指标(AEFI发生的性别与年龄、疫苗和剂次、原因分类、AEFI报告发生率 、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AEFI转归、监测指标完成等)进行流行病学描述。采用矩阵法对从接种到出现反应的时间间隔分布做正态性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疫苗之间出现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疫苗出现结局的时间间隔的生存曲线,最后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曲线做假设检验。(2)脊灰疫苗AEFI安全性监测分析,收集2016年5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哈尔滨市脊灰疫苗接种情况报表中脊灰疫苗接种剂次数,及哈尔滨市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接种脊灰疫苗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脊灰疫苗包括:单苗IPV(进口和国产),联苗IPV(巴斯德生产进口的五联疫苗),及国产bOPV。数据整理并逻辑校对后,形成Excel2007数据库,对每一种脊灰疫苗AEFI的发生特征及相关指标(AEFI发生的性别与年龄、疫苗和剂次、原因分类、AEFI报告发生率 、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AEFI转归、监测指标完成等)进行流行病学描述。(3)预防接种人员和儿童家长对AEFI报告及脊灰疫苗转换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研究,通过对预防接种人员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了解其AEFI报告及脊灰疫苗转换认知程度,发现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对儿童家长完成的有效电话调查,了解儿童家长AEFI报告及脊灰疫苗转换认知程度。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和创造性与先进性:(1)掌握哈尔滨市2007-2017年AEFI流行病学发生特征,评价本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质量,填补省内相关研究空白。(2)比较不同疫苗之间出现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发现不同种类疫苗出现结局的时间间隔的生存曲线。(3)了解脊灰疫苗安全性,尤其bOPV安全性,填补国内关于bOPV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方面的空白,为本市脊灰疫苗转换后期维持无脊灰工作提供理论依据。(4)掌握本市接种人员和儿童家长对AEFI报告及脊灰疫苗转换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发现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困难。(5)积累本市AEFI监测方面经验,为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安全监测体系、制定和执行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5、作用意义:近年来,疫苗安全事件频发,如“疫苗之殇”、“乙肝疫苗事件”、“山东非法疫苗事件”等,疫苗安全问题反复被公众和社会热议,并引起不良社会舆论,在应对诸多疫苗安全事件处置过程中,AEFI监测数据客观回应了我国疫苗的安全性,起到不可估量的正面意义;另2016年5月1日,中国政府践行国际承诺,与全球155个国家同步实施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转换,引用1剂脊灰灭活疫苗(IPV),用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替代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停用tOPV。由于国产bOPV刚上市不久,三期临床试验很难侦测到罕见的AEFI。因此,开展哈尔滨市AEFI监测系统评价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分析哈尔滨市2007-2017年AEFI监测系统数据,全面客观评价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掌握AEFI发生的年龄组、性别,发生反应的疫苗类型和剂次,从接种到发生反应的时间间隔,全面掌握全市AEFI的发生特征,探索AEFI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评价新型脊灰疫苗的安全性;同时开展预防接种人员和儿童家长知晓率调查,深入了解预防接种人员和儿童家长对AEFI报告及脊灰疫苗转换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通过此项研究,为我市建立规范化的疫苗预防接种安全监测体系评价标准;预测AEFI发生趋势,为我市制定预防接种有关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及我市AEFI监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开展此项研究,将取得显著的科学意义与社会效益。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