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病的70-80%,死亡率、致残率极高。常规动脉或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常因急性缺血卒中的治疗时间窗较窄,以及血管再通率较低,出血的几率高,预后不佳。本课题运用神经介入技术,采取机械性取栓或机械取栓加药物溶栓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脑缺血性疾病。本方法避免了使用大量溶栓药物,极大降低了颅内出血的风险;加速了血栓溶解;结合颅内外支架成形技术,保障狭窄血管的再通。手术时间缩短和血管迅速再通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有明确的意义。主要内容:在确诊为急性脑缺血性疾病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溶栓治疗组和神经介入机械性取栓组。实验组应用Penumbra装置直接将再灌注导管尖端和血栓接触,通过使用一个分离器或破栓器、再灌注导管和抽吸泵不断破坏和吸出血栓;或EV3公司的Soliter支架取出血栓,实现血管再通。治疗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时评价NIHSS神经功能状态。
机械性取栓已有超过60多个国家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现在全球每个月通过该方法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过数千例。超过7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后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有80%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预后。国内很多省份率先开展,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机械取栓可能是今后血管内再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引进新技术理念,新型神经介入材料。结合DSA,CT,MRI等影像学资料,来评估这一前瞻性研究的安全性,实用性。在DSA引导下实施机械性取栓治疗利用与对照组的对比临床研究方法,是针对于发病时间在8-24小时内,颅内大血管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运再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及临床康复评定。此项研究将分析多模式治疗,包括静脉内(IV)溶栓、动脉内(IA)溶栓、机械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通率以及患者的临床结局,评价与结局相关的预后因素。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