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来源及背景
已有超过60多个国家在使用该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从2008年获得欧洲CE和美国FDA认证以来至2011年9月,已经有超过25000名患者接受治疗。现在全球每个月通过该方法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过1000例。超过92%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后血管获得再通(平均治疗时间很短,平均抽吸时间仅需14分钟),并且有50%-52%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预后。国内2011年10月已获得SFDA的许可。在北京、山东、广东等地率先开展了部分手术,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利用与对照组的对比临床研究方法,是针对于发病时间在8-24小时内,颅内大血管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运再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及临床康复评定。
技术线路:引进先进技术理念,新型神经介入材料。结合DSA,CT,MRI等影像学资料,来评估这一研究的安全性,实用性。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我们发展的方向是针对于缺血性卒中,该技术第一个重点领域就是针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和颅内大血管动脉血管重建系统。
1.弥补了原始动脉溶栓不足。
2.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
3有效的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有效的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4.由于机械性取栓很少或不用溶栓药物,从而避免了或大大减少了因溶栓药物而引起的脑出血。
5.缩短了再通过程,从而为可逆的缺血脑组织赢得了宝贵时间。
6.延长了治疗时间窗,使得更多的病人得到了救治。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1.有十年以上的神经介入经验,每年做动脉瘤栓塞30余例,动脉溶栓20余例,动静脉畸形栓塞2-3例。
2.我院具有两台DSA,在化学性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缺血性疾病等神经介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而且缺血性疾病病人的数量多;具有开展此项新技术的优越条件。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确诊为急性脑缺血性疾病后,立即利用NIHSS评分由神经科医师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运用神经介入技术直接将再灌注导管尖端和血栓接触,通过使用一个分离器或破栓器、再灌注导管和抽吸泵不断破坏和吸出血栓,可能实现血管全部再通。当血栓非常硬,分离器无法插入血栓或血栓位于血管的弯曲段,推进分离器可能会对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或当尖端直接接触血管壁时,吸力增强可能损伤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层,需要细致地进行近端和远端造影,以预测闭塞动脉的原始路径,保持再灌注导管与估计的路径并行,可以通过再灌注导管的尖端蒸汽塑形克服,从急性卒中治疗中的及时血管再通概念而言,手术时间缩短和血管迅速再通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有明确的意义。取出血栓后,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血栓内是否含有内皮成分。进行头CT扫描及术后NIHSS评分,以检测24-48小时的颅内出血。如果有颅内出血,则本项研究将使用颅内出血的ECASS II分类,在治疗后7天、30天(± 10天)和90天(± 10天),利用NIHSS和mR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来评价机械性取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手术并发症为血管穿孔、壁间动脉剥离和以前未受累的区域栓塞。
六.历年获奖情况
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二等奖《动脉支架形成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
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二等奖《椎管重建术在脊柱脊髓手术中的应用》
哈尔滨市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二等奖《可调压式分流泵治疗等压性脑积水》
哈尔滨市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二等奖《三维螺旋CT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哈尔滨市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二等奖《动脉支架形成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
哈尔滨市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二等奖《椎管重建术在脊柱脊髓手术中的应用》
哈尔滨市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2008年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2、《外科学基础》 2008年中医古籍出版社
*3、脑静脉窦血栓的综合治疗 2008年中外健康文摘
*4、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癫痫的外科治疗 2008年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5、脑出血颞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处术治疗体会 2008年中华临床医药
*6、颅脑外伤后晚期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2008年新医学导刊
7、甲钴胺在颅底骨折致颅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2008年临床医学
*8、水解弹簧圈在脑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2008年中外健康文摘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