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在临床标本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所占比例已从二、三十年前的10%上升至目前的30%以上。非发酵菌的耐药性要明显超过肠杆菌科细菌。由于经济和医疗发展水平不平衡,耐药性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铜绿假单胞菌,成为当今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此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高,多重耐药株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由于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而且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爆发和流行,使该菌成为世界范围内监测的重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极为复杂, 其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存在情况,对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同时对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耐药相关基因进行评价,对早期发现和预防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提供帮助。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作为正常菌群在人体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当机体免疫力受损或正常防御体系受损时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PA还可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从而导致医源性感染,是当今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PA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天然性或获得性耐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PA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高,耐药情况日趋严重,甚至出现多重耐药PA(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限制了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而且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爆发和流行,使铜绿假单胞菌成为世界范围内监测的重点,已成为世界性难题。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极为复杂,同时可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包括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修饰酶、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膜通道蛋白、整合子遗传标志、获得性抗菌制剂外排泵等。其中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的耐药机制之一。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酶类,通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作用产生耐药性,由可结合性质粒携带的编码基因能够在不同的种属的细菌间传播,造成耐药性的扩散。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是一种基于基因组多态性的基因分型方法,近年来已广泛用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基因分型, 分型率为96.875%,扩增片段数目为1-7条,最小片段为100Pb,最大片段为1000Pb, 指纹图谱不仅能快速准确监测、判断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流行,也可用于医院环境包括空气,医疗用品及医护人员手等的监测,能及时追踪传染源和发现传播途径,从而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了解哈尔滨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分离株中耐药基因存在的状况。对不同医院间耐药菌型间的关系进行同源性分析。了解本地区菌株的流行情况,建立哈尔滨地区基因数据库,对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院内感染爆发流行提供帮助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将对哈尔滨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和流行趋势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基因变异的动态观察,可以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及传播、完善基因检测方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