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2009年度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计划课题,编号:2010-356
儿童生长发育轨迹是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家庭喂养行为的敏感指标。但是,儿童生长发育轨迹的研究难度较大,参考值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市乃至我国尚缺乏儿童生长发育轨迹(纵向性)的参考值标准的数据,更加缺乏理想的母乳喂养婴儿生长速率参考值和数据平台。
关于喂养方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虽然已有一些相关文献报道,但各报道所得结论并不相同,说服力不大。因此,进一步对母乳喂养儿与人工喂养儿发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婴幼儿发育状况及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尤其是连续纵向生长速率研究,即为养育一个健康的婴幼儿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利于普及正确的育儿方式,从而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儿童生长速率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儿童生长速率标准值,对科学地评价及指导儿童早期的喂养非常重要。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课题采用1、随机抽取哈尔滨市2个区及一个县作为研究现场;收录2009年7月1日-2010年7月1日出生的婴儿。有严格的纳入标准与剔出标准。2、现场研究:重点监测婴幼儿0-2岁的体重、身长、头围、大运动发育及喂养情况。测量次数:共测查20次,包括新生儿期4次(每7天一次)、2-12月每月一次、1-2岁每季度一次。3、数据录入:Epidata软件双录入。4、对测量工具、收录情况、生长速率监测记录卡、现场操作技术、数据录入等情况每季度进行质量控制的技术原理。
了解哈尔滨市婴幼儿喂养方式,建立前瞻性队列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纵向影响。593名研究对象中,男:293例(49.41%),女:300例(50.59%);男、女婴在社会人口学特征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267例(45.03%),混合喂养组132例(22.26%),人工喂养组194例(32.71%)。方差分析显示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对0~2岁婴幼儿体重、身长、头围有不同影响。1月时体重均值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4月龄体重均值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3组均值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4~24月时身长有影响,7~24月龄体重均值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月时头围均值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月龄、9~24月时头围均值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了解哈尔滨市不同喂养方式婴幼儿生长速率基础数值,建立生长速率曲线;2、了解我市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生长速率特点;3、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早期生长速率的影响;四、建立生长速率的监测平台,以便及时、科学地评价我市婴儿的健康,为制定促进儿童健康、预防和控制儿童期成人病的相关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填补省内该领域研究空白。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此项临床应用技术,技术成熟,国内先进,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及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用于妇幼保健三级保健网络,已在全省儿童保健领域应用。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本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省儿童保健领域,并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进行有效推广应用。通过生长发育监测及喂养方式指导,有效预防营养不良、肥胖、缺铁性贫血等营养性疾病发生,方法有效且直观形象、简便易行。
六、历年获奖情况
本课题申请者是哈尔滨市著名儿童保健专家,从事儿童保健工作27年。荣获哈尔滨科技成果奖1项,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教育协会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奖1项,自2001年至2014年获省卫生厅市卫生局新技术应用奖8项。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