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出生缺陷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造成新生儿缺陷的因素:遗传、环境和不明原因。遗传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异常,即染色体和基因,其中也包括部分遗传来源的异常,如基因在特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异常。本研究课题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全基因组(低剂量)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检测产前血清学筛查及超声筛查出的高危胎儿的羊水或脐血,预测胎儿发生出生缺陷的相关致病基因及染色体异常,分析胎儿发生出生缺陷儿的遗传病因学,为胎儿出生缺陷的病因学在基因水平的突破提供依据。如果是由于胎儿基因检测异常及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胎儿出生缺陷, 胎儿的预后较差, 给予适时终止妊娠, 以降低严重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时减少因出生缺陷带给家庭及社会沉重的精神和经济损失。课题研究行羊膜腔穿刺术完成核型分析及高通量测序244例,共检测出数目异常2 0例。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目前产前诊断技术的金标准,能够检出染色体数目或大的结构异常。 但存在检测技术耗时较长,对羊水细胞培养要求较高,分辨率低,主观性较强,一般能发现10Mb以上的缺失/重复,无法对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变异-染色体10Mb以下的微重复微缺失进行检测。 而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提供快速、简便、检测染色体亚显微结构的改变。 在高通量测序技术成熟与发展中,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遗传性疾病的研究上受到关注。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优势 常规的测序技术无法检测出异常。虽然通过增加测序深度能够对平衡易位/倒位进行检测,但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样本 DNA 质量要求高,很难在临床上普及应用。因此染色体核型分析与高通量测序联合应用在提高出生缺陷检测率和预测疾病上有着相互补充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并可进一步展开对疾病候选基因的研究。
现代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例如生物芯片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发现了大量与出生缺陷和生殖障碍疾病相关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变异,体现了生命科学、生物医学、信息学、计算数学的交叉和融合的强大生命力,可对几十万至几百万个 DNA 分子进行同时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通过改变测序深度,可以对染色体不同大小的缺失/重复进行检测,由此可诊断由染色体微缺失/ 微重复引起的不明原因流产及胎儿多发畸形。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很好地检测出微小的染色体异常,诊断耗时短,而微小的染色体异常可能存在有功能基因,可提供相关信息,为疾病候选基因预测提供依据,可以提前预知疾病,从而进行医学干预,在产前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