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任务来源:黑龙江省卫计委科研项目,影响哈尔滨市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编号:2012-091。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应用领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物中毒暴发检测;
技术原理: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哈尔滨市2013-2014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离出沙门氏菌(8株)、单增李斯特菌(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O157:H7菌(4株)、志贺氏菌(6株);利用PCR及荧光定量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所有分离到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
3、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周期长,方法操作繁琐,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且时间上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特异性不高、灵敏度不强、结果定量不准确等技术难题。
(2)、建立了食品安全最新检测技术-PCR及荧光定量PCR技术,首次在哈尔滨市建立了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体系,建立健全了一种高效、敏感、快速、准确的食源性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检测体系,开创了食品安全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新纪元,填补了我省此项技术的空白。
(3)、建立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是一个既能对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又能同时完成多种致病菌快速的检测技术。既能满足实验室准确鉴定分类的需要,又能满足在现场快速筛选出致病菌的要求。
4、作用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各国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使食品安全成为一个重要性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章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检验实验室于2010年正式加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是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的监测点,主要对哈尔滨市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以及商场、专卖店、饭店等各大不同类别的食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鉴于以上原因,寻求一种高通量、快速、敏感、特异、准确的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技术已经成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都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事件。
5、推广应用的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我国对于食源性致病菌的病原学检测、鉴定手段仍停留在常规培养、血清和生化水平以及免疫学检测技术,因此有必要建立起食源性致病菌的高通量、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这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课题引进的"食源性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技术,更适应于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及食品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诊断与检测,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具有较大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关键问题是全过程防止污染,在实验室推广并应用此项技术必须要求建立严格的分子生物学分区制度,核酸的提取、加样以及最后的电泳及扩增毒力基因的仪器设备都要在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分区内完成;此外,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也是影响分子生物学技术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建议开展深入研究,将分离到的所有食源性致病菌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研究,建立tracenet数据库,进行分子溯源,这样可以在散发病例中发现暴发的隐患,及时进行预警,为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的暴发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供科学有力的技术支持。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