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哈尔滨市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及防治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6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895822815
  • 单位名称或姓名:兰莉
  • 产业领域:医药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如不加以有效防控,必将导致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开发应用有针对性的防控技术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迫在眉睫。为此,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开展该项研究,旨在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提升慢性病防控能力,从而实现慢性病的精准化和个体化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主要负责以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为重点的防控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控政策、并具体实施。(一)建立哈尔滨市慢性病大样本人群队列,开展慢性病监测、随访、调查,研究,掌握哈尔滨市居民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构建慢性病综合监测体系和新的运行模式。1.建立了哈尔滨市慢性病大样本人群队列,首次开展覆盖全市大规模的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填补哈尔滨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大样本调查研究的空白。2.首次提出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发病死亡登记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系统整合,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覆盖人群充足,具有代表性的慢性病综合监测体系和新的运行模式。3.建立了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营养卫生学、临床医学的多学科研究队伍,组建了技术成熟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工作队伍,强化了疾病控制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二)将全市大样本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与慢性病多组学精准医学研究相结合,采用多组学技术进行慢性病的特征分析,找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靶点,开发防控技术,为慢性病的精准防治和个性化防治提供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撑。1.明确了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人群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变化特征,筛选出了早期、敏感、特异的生物代谢标志物。2.发现了糖尿病早期预防及干预的新靶点——组氨酸及餐后支链氨基酸水平。3.肥胖、2型糖尿病人等胰岛素抵抗人群血清维生素和矿物质谱紊乱,给予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机体代谢紊乱。4.利用芯片技术,筛选和明确了导致血管内皮硬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风险的新的标志microRNA。5.首次开发适用于哈尔滨市成人的非损伤性糖尿病筛查风险评估技术,为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期个体化干预提供重要技术支撑。6.研究应用糖尿病干预技术,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精准化干预,并随访观察研究对象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摄入、血清学指标、肥胖、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三)对全区域18个区、县疾控中心和32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开展慢性病能力调查,系统了解我市慢性病防控能力现状、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和需求情况,研究适合地域特点的具有战略层面的慢性病防治策略,完成哈尔滨市慢性病防控能力调查报告》、《 哈尔滨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加强我市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对策研究》等多部报告,提交政府高层,完善顶层设计,实现政策与技术的优化叠加效应。该研究技术成果可以在全市疾控、社区推广应用;多组学研究为实现慢性病精准化防治提供六年基础;政策成果可以为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本项目将全市大样本人群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与慢性病多组学精准医学研究相结合,开发、推广适宜慢性病防治技术,实现人群慢性病个性化、精准化防治,同时部分研究结果纳入国家规划教材。大型队列的建立,强化了疾控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建立了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营养卫生学、临床医学的多学科研究队伍,还组建了技术成熟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工作队伍,为慢性病防控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通过研究适合我市特点的慢性病防治策略,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提升慢性病防控工作能力,对于推动学科和疾控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