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沥青路面积雪结冰,不仅影响道路通行效率,严重危及行车安全,而且会直接或间接造成路面本身的严重损坏。为提高城市冰雪道路交通运行的安全性,早在20世纪60年代,瑞士、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就开始研发盐化物沥青路面,随着新型化学类冻结抑制材料研究的逐渐深入,盐化物沥青路面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得到成功推广,其在道路融冰化雪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稍显薄弱。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道路融冰雪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使用融雪剂和机械除冰雪是最为普遍的方法,但存在环境污染和清除不及时的弊端;地热、电热、改进路面材料等主动方法未得到普遍,仍处于研究和小范围试验使用阶段。其中我国对于盐化物沥青路面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长安大学新型路面研究所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对盐化物添配比例、盐化物混合料级配设计、盐化物混合料路用性能、融雪效果评价、自主盐化物研发等方面的技术研究,2007年进行了试验段实体工程研究,并于2012年率先进行盐化物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与融雪持久性研究。基于以上论述可知:对处在我国北方季冻区的哈尔滨等城市来说,开展环保、省钱省力的融雪沥青路面成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项目研发了适用于哈尔滨市及周边高寒地区盐化物抗凝冰沥青混合料技术。将抗凝冰改性剂加入混合料铺筑在路面中,当路面发生凝冰降雪时,抗凝冰改性剂自动析出。该技术适合在-30℃以上使用,在0℃至-20℃具有明显的融冰雪效果,-20℃至-30℃形成水膜,能够有效阻隔冰层与路面的粘结。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仿真计算,模拟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的融冰改性剂的析出速率,分析抗凝冰沥青混合料的融冰效果,进行融冰功能性研究。
通过不同浓度的盐化物对金属及混凝土进行腐蚀试验,分析氯盐环境中金属及混凝土腐蚀作用机理,从而提出有效的避免及减少腐蚀作用的措施。
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铺筑抗凝冰沥青路面试验路,系统确定其实际的工作温度范围。总结盐化物沥青路面的关键施工工艺,观测分析试验路的除冰雪效果和高低温性能,对室内研究成果进行了实体工程检验。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效益。
抗凝冰沥青路面技术能够实现主动融冰,可有效对抗路面凝冰等顽固灾害,减少乘车安全带来的交通事故损失,降低交通事故率,减少由此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使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以避免或减少冬季养护或交通事故而造成的封道作业,避免因路面凝冰而被迫关闭重要路段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保障了道路经济运输的畅通性。本项目使用缓释技术,延长了抗凝冰改性剂的使用寿命,解决了以往抗凝冰混合料耐久性不佳的问题,促进了应对极端气候条件筑路材料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提高我省道路工程科技研究水平,提高道路交通行业应对冰雪灾害的能力。本项目研究成果使用了抗腐蚀剂,改善了传统撒布融雪剂对路侧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道路沥青路面抗凝冰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交通行业的防灾抗灾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路为本"的发展理念,对促进发展和谐交通、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项目以哈尔滨市黄家崴子路、应急防洪抢险通道、铁顺街、哈西大街、贵新街等多项道路工程为依托工程,修筑了抗凝冰沥青混合料试验路段。通过试验路的铺筑来验证抗凝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总结施工工艺。试验路实际的使用效果既能更好的完善抗凝冰技术,又能以实际案例对抗凝冰技术进行推广,一举两得。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市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