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靶向超声造影微泡介导Bcl-2和Ang-1联合基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0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0451-86605132
  • 单位名称或姓名:李鹍
  • 产业领域:医药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本可以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促血管生成基因治疗通过引入外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缺血区新生血管和侧枝循环形成,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状况。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定位释放技术(UTMD)为基因载体及基因导入方式的选择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其在保障转染的安全性的基础上也提高了转染效率。而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利用靶向超声微泡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产生持续性对比增强效应从而对缺血心肌的部位及范围作出定位。 本课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靶向成像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已成功合成的靶向微泡与缺血心肌特异性结合这一特征,进一步在造影剂内加入靶向治疗基因,构建携有Ang-1治疗基因的靶向超声微泡,并借助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定位释放技术局部爆破微泡,释放治疗基因,从而进行靶向治疗。本课题成功的构建了含人ANG-1基因的pEGFP-N3质粒并分离培养了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我们成功的构建了纳米级携Ang-1质粒的ICAM-1靶向微泡,其平均直径为226±23nm,同时携带ANG-1重组质粒及ICAM-1抗体的携带率达到69.8%。本研究中,在确保细胞存活率的基础上提高转染效率对超声辐照参数进行了反复的验证,最终优化了超声辐照参数。我们将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厌氧培养模拟心肌缺血缺氧过程,应用UTMD技术介导纳米级携Ang-1质粒的ICAM-1靶向微泡转染细胞证明了:靶向破坏微泡定位释放技术(UTMD)可以促进基因的转染,UTMD联合靶向微泡可以大大提高基因载体及基因的转染效率。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