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肺癌发病率、病死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并呈持续上升趋势。长期以来国内外肺癌诊疗模式一直是形态学改变指导下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然而,肺癌是一种在分子水平上高度异质的疾病,以分子靶点表达差异为基础的肺癌分子分型为个体化诊疗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开展基于分子靶点识别和干预的个体化诊疗成为肺癌诊疗的新模式和发展方向。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用展示技术筛选突变EGFR特异结合物,并用纳米材料及放射性核素标记,合成一种能够在活体状态下,分子靶向治疗前,无创、实时、准确判断突变EGFR分子分型的分子成像探针,用于分子靶向治疗优势人群的筛选、分子靶向治疗方案及药物的选择及治疗疗效实时判定,指导分子水平的精确个体化治疗。
本项目在课题设计来源于临床迫切需求,在分子成像探针的构建以及在体成像等方面,均充分考虑临床应用需求及前景:采用具备临床转化潜能的PET为主要靶向分子成像手段,通过不同分子分型的NSCLC肺癌模型,开展临床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推动分子成像技术的应用创新,解决我国肺癌临床诊疗中的实际重大问题。本项目开始执行以来,项目进展顺利,在突变EGFR高选择探针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 性的研究进展,研发并优化了一系列新型的突变EGFR靶向分子成像探针(18F-IRS、99mTc-HYNIC-MPG),尤其是在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方面,项目组在国际范围内首次开展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突变EGFR靶向分子成像受试研究(55例),成功实现了在体、无创的EGFR分子分型,EGFR- TKIs治疗优势人群的筛选和EGFR-TKIs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相在 Curr Protein PeptSci、PLoS One及Bioorg Med Chem Lett(2016)、Bioorg Med Chem Lett(2015)等杂志上发表一系列文章,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文章2篇,申报专利12项,培养研究生2名。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