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柽柳抗旱、耐盐的分子机制解析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22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101618856
  • 单位名称或姓名:范金凤
  • 产业领域:生物经济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近年来,土壤干旱和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而了解植物的抗旱、耐盐机制,从中克隆抗逆能力优良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抗旱耐盐能力是干旱和盐渍化土地改良和利用的重要而积极的措施之一。 柽柳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和北非,部分地分布于欧洲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沿盐碱化河岸滩地到森林地带。能在含盐量达1%的土壤上形成天然林,其优良的抗旱、耐盐碱能力使之成为研究木本植物抗旱耐盐机理及耐盐碱基因克隆的理想材料。课题组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的资助下,在柽柳抗逆方面研究成果丰硕。 首先,我们利用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对柽柳的抗逆基因进行的筛选。通过构建柽柳cDNA文库及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分析、建立转录组等方法,建立了系统的柽柳响应盐碱胁迫基因表达谱,通过这些研究揭示了柽柳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机理并鉴定盐碱胁迫响应基因。对获得盐碱胁迫响应基因进行了抗逆功能解析,阐明了这些基因所调控的抗逆分子及生理学机制,并确定柽柳耐盐碱的相关生物学途径。此部分成果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论文10篇,累计影响因子31.82,平均影响因子3.18,发表的期刊多为国际植物学的主流期刊,论文的整体质量较高,总他引用次数为100次,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其中多篇论文分获梁希青年论文奖一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一等奖和哈尔滨市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一等奖(论文类)。 综上所述,柽柳抗旱、耐盐分子机制及抗逆基因鉴定所发表的论文质量高,学术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引用。同时,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具较良好的应用前景,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柽柳抗逆机制的认识,并为植物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优良的抗性基因和理论指导。目前,还有一些优良的抗旱、耐盐基因正在功能解析过程中,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进行柽柳关键抗逆基因的克隆与调控机制的分析。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东北林业大学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