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乳腺癌有2/3的绝经后乳腺癌ER和(或)PR阳性,针对这部分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
研究资料显示, 23.87%的患者在内分泌治疗期间出现肥胖,有证据显示,体重的增加或肥胖是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1]。在这部分人群中,可能会出现代谢性疾病中的一项或多项,如血糖增高、血脂增高、胰岛素水平增高、胰岛素抵抗等,这些因素也常提示预后不良,更高的复发转移的风险,原因尚不明确[2]。这一过程中,除了原来主要是肝脏生成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由于脂肪细胞的肥大及增生,成为产生IGF-1的主要场所。内分泌治疗明显减少了雌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也使雌激素作用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的生成减少,产生大量游离的IGF-1[3]。IGF-1可以直接刺激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促进转化为乳腺癌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抑制其凋亡[4]。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乳腺癌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更重要的促进乳腺癌肿物的增长和肿瘤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5]。IGF-1可以诱导乳腺癌细胞VEGF的表达[6]。
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是传统中药枸杞子的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如抗肿瘤、降低血糖、血脂及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等。LBP在通过多种免疫机制增加抗肿瘤的活性已被证实,如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淋巴细胞的增殖、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作用[7],可以在体外促进小鼠骨髓衍生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成熟[8]。在结直肠癌,LBP使人源SW480 和 Caco-2细胞增殖停止在G0/G1期[9]。LBP通过对 Bcl-2 和 Bax表达的调节,诱导前列腺癌细胞PC-3 and DU-145的凋亡,并可抑制前列腺癌移植小鼠肿瘤的生长,LBP的作用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10 ]。LBP通过改变了雌二醇的细胞代谢作用,抑制了ER(+)的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11]。在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中,LBP被证实可以使这类人群的体重降低,血糖、血脂的水平降低[12,13,14 ]。虽然在乳腺癌合并肥胖的人群中,二甲双胍类药物是这类患者的首选,但近来常有报道,这类药物促进肿瘤细胞内VEGF的表达增多。而VEGF的表达增多是促使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刺激因子,LBP尚无此作用的相关报道。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本课题研究LBP对IGF-1水平的变化以及对IGF-1/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本课题首次提出将LBP应用于乳腺癌合并肥胖的患者,并从多角度验证实其作用机制,将推动内分泌治疗期间这类人群针对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