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交易 > 科技成果
多药耐药蛋白(P-gp)三维结构和耐多药结核病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9
  • 交易方式:面议
  • 联系电话:13603683940
  • 单位名称或姓名:王永
  • 产业领域:高端装备
  • 成果类型:
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结核病是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耐多药结核病(multiple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治愈率低、患者耐受性差及复发率高,并且是原发性MDR-TB的传染源,目前已成为控制结核病的新威胁(1)。P糖蛋白(P-gp)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跨膜药泵转运蛋白(2)。P糖蛋白位于细胞膜,通过能量依赖方式,以主动运输的形式将药物泵出细胞外,降低细胞内的有效药物浓度,从而导致机体耐药(3)。 由于结核患者的异质性和患者个体的差异性,耐多药患者可分成两类:原发耐多药、继发耐多药(4)。通常耐多药患者对治疗不敏感。即使针对治疗最初有效的患者,也需增加疗程时间、联合二线药物等,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多数患者因疗程长、副反应等问题不能完成全程治疗而导致治疗失败(5)。因此如何能更加个体化地选择化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多药产生以及避免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已经成为结核内科治疗最大的挑战。关于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核药物在宿主体内代谢途径。2、多药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MDR)转运蛋白结构和功能关系。3、药物治疗后的结核分支杆菌产生继发突变导致的耐药机制。4、拟从基因水平检测耐多药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糖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结核病患者出现耐多药物的关系,为寻找新的预防和治疗耐多药方法奠定基础。 1、主要研究内容 (1)临床基本情况和标本收集:筛选合适的耐多药初治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同时收集化疗前的血样。所有患者接受以莫西沙星、阿米卡星、吡嗪酰胺等药物为基础的治疗,并在评价疗效时采集血样。按照耐多药结核治疗指南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 (2)筛查与P-gp转运功能相关的突变:根据P-gp蛋白的同源模型提供的TM位置,提取外周血mRNA并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相对应的cDNA片段,然后进行DNA测序。根据治疗效果,比较敏感组和失败组的TM序列的差异,结合同源模型和配体对接软件(ligand docking)来确认TM序列的差异是否和P-gp转运功能相关。 (3)继发耐药与P-gp关系:针对化疗疗程结束患者,分别提取化疗初始前和疗程结束后外周血的血清DNA。根据同源模型提高的底物结合位点信息和前期在结核患者血样标本中筛查到的与P-gp转运功能相关的突变点来决定所需测定的血清基因组DNA区域。这些区域被假设是在潜在出现继发突变的可能,且一旦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P-gp的转运功能。故通过多序列比对化疗前后的DNA序列从而检测是否存在因化疗而导致的继发突变。最好结合发生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突变与具体化疗药物有无关联。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既往文献报道MDR1/P-gp与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有着密切关系,但针对耐多药结核患者耐药的具体机制不详,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明确P-gp转运蛋白的突变与结核耐药的关系。(2)利用三维的蛋白结构模型等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结合基因突变的筛选,在分子水平上解释P-gp蛋白可转运多种细胞毒药物的机制。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
成果推荐Result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