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roject
(1)基于微观力学方法研究了老化沥青及老化-再生沥青的微观力学性能,发现老化后的沥青表面纳观粘附力急剧下降,再生剂的加入无法恢复其表面纳观粘附力;沥青老化过程中,应力容易集聚在富含沥青质的地方,随着再生过程的发展,再生沥青内部各相的应力、应变水平均有所提升;
(2)通过再生剂对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分析,建立了再生剂掺量对沥青性能恢复预测模型,提出了表征再生剂对沥青性能恢复能力的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再生剂性能选择标准;
(3)研发了沥青-集料交互作用分析系统,基于线性粘弹特性,提出了沥青-集料间交互作用表征参数IP,分析了不同交互作用条件对沥青-集料间交互作用的影响,阐明了新沥青与回收料的界面作用机制;
(4)由于通过三大指标来评价旧沥青恢复程度试验量大,基于流变学理论提出了以复数模量为评价指标的旧沥青再生剂参量的确定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粘附量测试和粘附力测试得到再生料合理的加热温度区间应控制在130℃~140℃范围内;
(5)通过对旧料添加量为20%、30%和40%三个添加比例进行高含量RAP厂拌热再生AC类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发现,各添加比例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开裂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且随着沥青旧料添加量的比例上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逐渐增大;
(6)厂拌热再生SMA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较常规新拌沥青混合料差,但在旧料比例30%以下时,破坏应变等力学参数符合相关技术要求,表明在该掺配比例下,厂拌热再生SMA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低温抗裂性能。考虑到上面层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因此为有效保证上面层厂拌热再生的低温性能,不宜采用过高的旧料掺量;
(7)在间歇式厂拌热再生生产工艺中,热料提升式工艺由于旧料加热后,颗粒间的粘度较大,在垂直提升过程中容易粘联,影响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和旧料计量的准确性,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在连续式(滚筒式)生产工艺中,串联式厂拌热再生设备采取顺流式加热方式,其加热效率有明显降低;双滚筒厂拌热再生生产设备对生产的连续性、批量性要求较高;
(8)为了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质量,分别提出了回收沥青混合料预处理、筛分、储存,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施工质量管理等施工关键问题处理方法。
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Management team and technical team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效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
该项目为储备库项目资源,暂无效益分析内容。